[发明专利]一种地震救援器材运输车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24146.1 | 申请日: | 2020-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9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颂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镁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B60B35/14;B60G11/113;B62B1/12;B62B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陈映辉 | 
| 地址: | 4011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救援 器材 运输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救援器材运输车,包括驱动系统、车桥及底盘;底盘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限位柱,在车架上设置有用于配合限位柱的孔,通过插装的方式将车架固定在底盘上;在底盘下方悬挂设置有钢板弹簧,车桥通过连接件卡在钢板弹簧上;在车架前部设置有扶手,在车架尾部设置有可调式支撑,通过调节可调式支撑可对车架方位和角度进行调节;车桥包括车轴和设置在车轴上的差速器,车轴包括长半轴和短半轴,长半轴与短半轴通过离合结构连接,并通过离合结构控制长半轴与短半轴的连接与脱开。采用本发明地震救援器材运输车不仅重量轻、灵活性好,而且能够根据路况实时调整行进方式,便于救援队轻松的将车及车载救援器材推行运输至救援地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援器材运输车辆,具体涉及一种地震救援器材运输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物资运输车大都体形巨大,根本无法进入滑坡或地震中心区域,因而在地震救援器材运输方面,救援队通常是使用人力拉车将地震救援器材二次运输至救援地点,由于救援人员还涉及到长途运输和搬运,人力消耗大,往往在到达救援点时已经无力参加大型救援。
目前,还有一些救援队采用电动车将地震救援器材二次运输至救援地点;专利文献CN204674440U也提供了一种地震救援物资运输车,包括前悬系统、车架、后桥,车架的两端与前悬系统、后桥分别固定连接;前悬系统包括独立的支架,至少用以将减震器、摆臂、转向器、驱动电机单独集成;专利文献CN210502440U提供了一种用于运输救援设备的多功能运输车,包括驾驶舱和运输舱,所述运输舱位于所述驾驶舱的后面;所述运输舱的底部安装有至少两根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设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U型滑槽,所述U形滑槽顶端的两侧均相对延伸,形成延伸边;所述固定架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插有固定销;每根所述固定架的内侧均设有至少两个固定环。
然而,无论是电动车还是文献CN204674440U和CN210502440U中的运输车,其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如下弊端:运输车的灵活性差,无法适应坑洼、狭窄、草地、沙土等极端路况;在车的驱动系统无法使用时(二次运输的路况差经常导致驱动系统损坏或者电池供电不足),很难将车及车载救援器材推行运输至救援地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活性好且能够根据路况实时调整行进方式的地震救援器材运输车,即使车的驱动系统无法使用,也便于救援队轻松的将车及车载救援器材推行运输至救援地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震救援器材运输车,包括用于驱动运输车行进的驱动系统,设置在车桥的车轴两端部的车轮,及设置在车桥上的底盘;
在底盘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限位柱,在车架上设置有用于配合限位柱的孔,通过插装的方式将车架固定在底盘上;
在底盘下方悬挂设置有钢板弹簧,车桥通过连接件卡在钢板弹簧上;
在车架前部设置有扶手,在车架尾部设置有可调式支撑,通过调节可调式支撑可对车架方位和角度进行调节,当可调式支撑伸至一定程度并定位后,可采用车轮和可调式支撑共同作为车架支腿;
所述车桥包括车轴和设置在车轴上的差速器,车轴包括长半轴和短半轴,长半轴与短半轴通过离合结构连接,并通过离合结构控制长半轴与短半轴的连接与脱开。
作为优选,所述离合结构包括同时连接长半轴和短半轴的壳体,在靠近长半轴端部的壳体内设置有内齿圈,在位于壳体内的短半轴上设置有可轴向滑动的外齿圈,外齿圈连接拔叉,拔叉连接操作机构;往长半轴侧拨动拔叉,可使外齿圈与内齿圈相啮合以实现长半轴与短半轴连接;往短半轴侧拨动拔叉,可使外齿圈与内齿圈相分离以实现长半轴与短半轴脱开。
作为优选,在长半轴端部设置有齿圈固定座,内齿圈固定在齿圈固定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镁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镁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41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