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继电器触点寿命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2945.5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8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萍;陈新美;李嘉;杨大林;张又珺;李卫东;刘园伟;原晓磊;李梁;王俊辉;侯明义;孙迅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赵蕊红 |
地址: | 46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继电器 触点 寿命 检测 系统 及其 方法 | ||
一种继电器触点寿命检测系统,设置有监测控制装置、I/O扩展板装置、接触器装置和负载组件。该检测系统能兼容单稳态继电器和双稳态继电器触点的寿命检测,还通过触摸屏进入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的选择检测项目,同时设置触点分合控制时间及检测次数,直观看到当前完成检测次数。该检测系统还能够自动切换不同的负载,并能极大降低控制成本并缩小控制器体积。一种继电器触点寿命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具有10个步骤。该检测方法能兼容单稳态继电器和双稳态继电器触点的寿命检测该检测方法还能实时监测被测触点K0状态,当监测到被测触点K0状态异常时自动停止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检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继电器触点寿命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继电器为一种电控制器件,具体是当输入激励量的变化达到预定值时,输出触点的状态发生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输出触点通常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根据《GB/T14598.2-2011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要求,需要对继电器的触点进行机械寿命和电寿命两种检测。机械寿命检测要求触点在空载条件下接通、断开10000次数。电寿命检测要求触点在带载条件下接通、断开1000次,触点的接通容量不小于1000W,断开容量不小于30W,负载回路直流电压不大于242V,负载为时间常数L/R=40ms的直流有感负荷。
现有技术主要使用两种方法对继电器的触点进行机械寿命和电寿命检测,具体如下:
第一、通过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接触器实现被测继电器触点的分合控制和负载的投切。将两台时间继电器的时间定值分别整定为被测触点K0的分合时间,通过将两台时间继电器的辅助触点串入彼此线圈励磁回路从而实现对被测触点K0分合的循环控制。缺点如下:(1)无法设定和记录被测触点K0的检测次数,仅能通过时间继电器设定的动作周期与检测总时长进行除法运算计算得出检测次数;(2)仅能投切同一套负载,无法实现不同负载的切换,不能满足现有标准的要求;(3)仅能对单稳态继电器进行检测,无法对双稳态继电器进行检测;(4)电寿命检测过程中仅能依靠人工读取电压表示数判定被测触点K0的分合状态是否正常,当被测触点K0损坏后无法自动断开负载并停止检测。
第二、通过工控机配合数字量I/O卡和DAS卡、接触器实现被测继电器触点的分合控制和负载的投切。DAS卡作为A/D采样板,实现被测触点K0两端的电压和流经触点的电流采样。I/O卡用于控制电流检测回路的选择和被测触点K0的打开与闭合。工控机运行控制软件对采集到的电信号分析处理后发出控制命令。第二种方法的缺点是:(1)控制成本高;(2)体积庞大;(3)仅能对单稳态继电器进行检测,无法对双稳态继电器进行检测。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继电器触点寿命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继电器触点寿命检测系统。该继电器触点寿命检测系统能同时兼容单稳态继电器和双稳态继电器触点的寿命检测。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提供一种继电器触点寿命检测系统,设置有监测控制装置、I/O扩展板装置、接触器装置和负载组件。
监测控制装置,用于监测被测继电器的开合状态,还用于采集检测数据,并进行被测继电器的被测触点K0的开合时间控制。
I/O扩展板装置,用于实现对被测继电器进行开合控制,还对接触器装置进行开合控制。
接触器装置,用于对负载组件中的不同负载进行投切。
负载组件,用于检测被测继电器的接通容量和断开容量。
被测继电器为单稳态继电器或者双稳态继电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29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