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继电器触点寿命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2945.5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8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萍;陈新美;李嘉;杨大林;张又珺;李卫东;刘园伟;原晓磊;李梁;王俊辉;侯明义;孙迅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赵蕊红 |
地址: | 46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继电器 触点 寿命 检测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继电器触点寿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监测控制装置、I/O扩展板装置、接触器装置和负载组件,
监测控制装置,用于监测被测继电器的开合状态,还用于采集检测数据,并进行被测继电器的被测触点K0的开合时间控制;
I/O扩展板装置,用于实现对被测继电器进行开合控制,还对接触器装置进行开合控制;
接触器装置,用于对负载组件中的不同负载进行投切;
负载组件,用于检测被测继电器的接通容量和断开容量;
被测继电器为单稳态继电器或者双稳态继电器;
还设置有用于监测流经被测触点K0电流的电流表、第一连接端子A1、第二连接端子A2、第三连接端子A3、第四连接端子A4、第五连接端子A5和第六连接端子A6,
第一连接端子A1和第二连接端子A2接入激励量,第一连接端子A1和第二连接端子A2、第三连接端子A3和第四连接端子A4分别与I/O扩展板装置连接,第三连接端子A3和第四连接端子A4分别与被测继电器连接,第五连接端子A5与监测控制装置和电流表连接,第六连接端子A6与监测控制装置和接触器装置连接;
所述被测继电器设置有被测线圈L0和被测触点K0,被测线圈L0的两端分别与第三连接端子A3和第四连接端子A4连接,被测触点K0分别与第五连接端子A5和第六连接端子A6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触点寿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控制装置设置有微处理器U1、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光耦U2,
微处理器U1的1脚与光耦U2的4脚连接,微处理器U1的1脚还串连接电阻R5与电源输入端VCC连接,光耦U2的1脚串连电阻R3与第五连接端子A5连接,光耦U2的1脚还串连接电阻R4与第六连接端子A6连接,光耦U2的2脚与第六连接端子A6连接,光耦U2的3脚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触点寿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O扩展板装置设置有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第一继电器设置有触点K11和触点K12,触点K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子A1和第三连接端子A3连接,触点K1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端子A2和第四连接端子A4连接;
所述第二继电器设置有触点K21和触点K22,触点K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端子A2和第三连接端子A3连接,触点K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子A1和第四连接端子A4连接;
所述第三继电器设置有触点K31,触点K31分别接触器装置和负载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触点寿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装置设置有接触器线圈L3和触点K1,
所述负载组件设置有电阻R1、电阻R2、电感L1和电感L2,
接触器线圈L3的一端与第六连接端子A6连接,接触器线圈L3的另一端与触点K31的一端连接,触点K31的另一端串连电阻R2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触点K1的一端与触点K31的另一端连接,触点K1的另一端串连电阻R1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和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串连电流表与第五连接端子A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触点寿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电源模块和用于检测电源模块电压的电压表,电源模块的一端与触点K31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的另一端与第六连接端子A6连接,电压表的两端分别与电源模块连接;
还用于设置被测触点K0分合时间的触摸屏,触摸屏与监测控制装置连接;
当被测触点KO为常开触点时,触点K11、触点K12、触点K21、触点K22、触点K31和触点K1均为常开触点;
所述微处理器U1的型号为STM32F系列的32位ARM微控制器;
所述微处理器U1的内核为Cortex-M3;
电阻R1的电阻值为50欧,电感L1为2亨利,电阻R2的电阻值为1615欧,电感L2为65亨利,电阻R3的电阻值为50千欧,电阻R4的电阻值为680欧,光耦U2型号为PC817,电阻R5为10千欧的上拉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294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