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2389.1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2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琳;王征;王健;夏克尔扎提·肖哈拉提;苏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张力波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缺血性 脑卒中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由体积比为1:(1‑10)的上转换纳米粒重悬液和细长聚球藻重悬液混合而成;还包括一种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培养细长聚球藻,获得细长聚球藻重悬液;S2:将上转换纳米粒进行改性处理,获得上转换纳米粒重悬液;S3:将所述步骤S1中的细长聚球藻重悬液与所述步骤S2中的上转换纳米粒重悬液按比例混合,获得治疗液。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的为人体大脑提供所需氧气,可一定程度改善缺氧脑组织的细胞代谢能力,不仅改善脑部缺氧导致的功能障碍,还能避免外科开颅所带来的损伤和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目前脑卒中是世界上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也是导致残疾的首要原因。全球每年因为脑卒中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650万人,新增病例1030万左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脑卒中给个人、家庭造成极大的痛苦,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疾病或者心脏血栓等疾病造成的脑动脉供血减少或者消失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者梗死的疾病,临床上约占脑卒中的80%以上。目前在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手段有限,FDA批准的治疗方式主要是以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溶栓治疗为主,但是该药物应用必须在发病的4.5h内才有效果,其较短的治疗窗致使大部分脑卒中病人无法从中获益,仅有5%的患者从该疗法中得到有效的救治。除此之外,通过机械手段移除血栓达到恢复血流供应的目的也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手术条件苛刻,高出血风险和低收益率制约了它的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主要发生以下几点病理变化,导致神经细胞损伤。1)缺氧;缺氧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特征。脑组织相对于其他组织耗氧能力高,因此对缺氧更加敏感,缺氧10分钟就会对神经细胞造成严重的损伤,缺氧是脑卒中后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2)细胞酸中毒;酸中毒是另一个重要的病理特征。氧气缺乏使神经细胞能量代谢方式由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酵解,代谢产物乳酸的堆积会降低局部微环境的pH,导致神经细胞酸中毒,进而加重脑组织损伤。因此在脑卒中后及时提供氧气,改善局部微环境,可以降低神经细胞损伤,达到神经保护的作用。目前应对卒中后大脑缺氧的治疗策略非常有限。因此,使用药物或新型生物材料为卒中后脑组织提供所需氧气,改善缺氧的脑部微环境极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培养细长聚球藻,获得细长聚球藻重悬液;
S2:将上转换纳米粒进行改性处理,获得上转换纳米粒重悬液;
S3:将所述步骤S1中的细长聚球藻重悬液与所述步骤S2中的上转换纳米粒重悬液按体积比(1-10):1混合,获得治疗液。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浓度为(1-5)×106个/μL的细长聚球藻培养液和BG11培养基按照3:(4-6)的体积比混合,在25-28℃进行8小时光照和16小时黑暗的循环周期持续培养;
S12:每4-6天增加3-4mLBG11培养基以抵消蒸发的量,持续培养10-15天;
S13:培养液浓度过饱和后,弃去50%的经过所述步骤S12培养后的培养液,再增加同样体积的BG11培养基继续培养20-40天,获得混合培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23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电一体化食品分拣系统
- 下一篇:一种泥水分离处理的隔膜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