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炭再生炉废气收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2172.0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4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鲁建;夏绪辉;王蕾;张泽琳;张小松;覃将伟;黄河;贺晓阳;潘正祺;张雷鸣;张惠超;向计美;付俊彦;曹建华;刘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34 | 分类号: | B01J20/34;B08B9/027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石超群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再生 废气 收集 系统 | ||
1.一种活性炭再生炉废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活性炭再生炉(1)、机械式自动清灰装置(2)、废气收集装置(3)、换热器(4)、除尘器(5);
所述机械式自动清灰装置(2)包括驱动机构、联轴器(2.3)和螺旋体(2.4);所述螺旋体(2.4)通过联轴器(2.3)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旋转,所述螺旋体(2.4)的一端伸入活性炭再生炉(1)中,所述螺旋体(2.4)的另一端置于废气收集装置(3)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炉废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再生炉(1)包括底座(1.2)及安装于底座(1.2)的炉体(1.1),炉体(1.1)设置有进口(1.3)和出口(1.6),炉体(1.1)内设置有输送机构(1.4),所述输送机构(1.4)设置于进口(1.3)和出口(1.6)之间,输送机构(1.4)设置有进料口(1.41)和出料口(1.42),所述输送机构还设置有排气管(1.8),所述排气管(1.8)与输送机构(1.4)内腔连通,所述螺旋体(2.4)的一端伸入排气管(1.8)中,另一端置于废气收集装置(3)中;炉体(1.1)内壁由里向外设置有加热元件(1.5)、耐火材料(1.9)和保温材料(1.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炭再生炉废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1.5)为电热元件或辐射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炭再生炉废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1)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输送机构(1.4);当设置多个输送机构(1.4)时,多个所述输送机构(1.4)自上而下布置依次连通构成弓形结构送料,所述机械式自动清灰装置(2)也为多个,每个排气管(1.8)配置一个机械式自动清灰装置(2),多个机械式自动清灰装置(2)均分别固定于所述废气收集装置(3)。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炭再生炉废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1.4)为螺旋输送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炉废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体(2.4)为无中心轴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炉废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收集装置(3)包括本体(3.1)、设置于本体(3.1)底部的灰斗(3.2)、设置于灰斗(3.2)上方位于本体(3.1)侧壁的出气管(3.3)、设置于本体(3.1)侧壁并与本体(3.1)连通的法兰管(3.4)及进气管(3.5),所述出气管(3.3)与所述换热器(4)连通,所述螺旋体(2.4)的另一端伸入进气管(3.5)中,所述法兰管(3.4)与所述进气管(3.5)相对设置,中心重合,所述进气管(3.5)与活性炭再生炉(1)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性炭再生炉废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座(2.2)和固定于电机座(2.2)的电机(2.1),所述电机座(2.2)固定于所述法兰管(3.4)。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性炭再生炉废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3.1)和灰斗(3.2)设置有水冷夹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再生炉废气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5)为干式除尘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君集水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217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