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闭塞分区设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521163.X | 申请日: | 2020-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2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林颖;彭萍萍;郭荣杰;吕福健;李洪飞;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L27/00 | 分类号: | B61L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胡艳华;栗若木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闭塞 分区 设置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文公开了一种闭塞分区设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包括:根据列车牵引仿真模型模拟两列车的追踪运行过程,监测后车的制动状态,在监测到后车因为需要和前车保持安全距离而紧急制动时,在提前于前车车尾第一保护距离的位置插入区间信号机;每新增一个区间信号机后,两列车回到起点站重新开始新的一轮追踪运行过程并根据后车的制动状态确定是否插入新的区间信号机直至后车行驶完全程;在新一轮追踪运行过程中已经插入的区间信号机均向后车提供通过信号;将线路正线上任意两个相邻的信号机之间的区间划分为一个闭塞分区。本文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列车的追踪运行情况动态设置闭塞分区,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同时提高运载量,节约经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闭塞分区设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伴随全球经济发展和工业复苏,轨道交通行业正处于新一轮上升阶段。在能源危机和环保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绿色轨道交通将成为世界首选的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效率高、能耗低、乘坐方便、安全舒适等诸多优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实现城市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在建及拟建的城轨交通项目中,信号系统大多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 ,简称CBTC)。在线路运行中,有时需要CBTC的降级/后备模式(即点式ATP(列车自动防护))进行过渡。例如,在线路开通初期尚不具备ATP(列车自动防护)/ATO(列车自动驾驶)条件,或者CBTC系统存在系统故障(例如失去车-地通信)。点式ATP的实现依赖于地面预先设好的信号点和信标,其中闭塞分区的划分对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保证列车安全和铁路线路必要的通过能力,需要将线路分成若干个长度不等的段落,每一段线路叫做一个闭塞分区。闭塞分区划分的过长可能会导致运行效率的降低,或者不满足列车追踪间隔的要求,若划分的较短满足了追踪间隔又可能导致信号机太多成本上升。因此,闭塞分区的划分,需要兼顾安全、经济和效率,以改善铁路运营能力。
发明内容
本文提供一种闭塞分区设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根据列车的追踪运行情况动态划分闭塞分区,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同时提高运载量,节约经济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闭塞分区设置方法,包括:
根据列车牵引仿真模型模拟两列车在线路正线上的追踪运行过程,监测后车的制动状态,在监测到后车因为需要和前车保持安全距离而紧急制动时,在所述线路正线上提前于前车车尾第一保护距离的位置插入区间信号机;每次新增一个区间信号机后,两列车回到起点站重新开始新的一轮追踪运行过程并根据后车的制动状态确定是否在所述线路正线上插入新的区间信号机直至后车行驶完全程;其中,在新的一轮追踪运行过程中所述线路正线上已经插入的区间信号机均向后车提供通过信号;
将所述线路正线上任意两个相邻的信号机之间的区间划分为一个闭塞分区;其中,所述信号机包括:出站信号机、同向道岔的道岔防护信号机、或区间信号机。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闭塞分区设置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闭塞分区设置程序,所述闭塞分区设置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闭塞分区设置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闭塞分区设置程序,所述闭塞分区设置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闭塞分区设置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11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