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充水式电动机功率密度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506514.X | 申请日: | 2020-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2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梁樑;胡薇;朱庆龙;金雷;荚小健;王诚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H02K3/34;H02K17/12;H02K15/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 地址: | 231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充水式 电动机 功率密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充水式电动机功率密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三相异步电动机以Y接法进行连接;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第一相线U、第二相线V和第三相线W相交于同一星点O;通过充水式电机的三相线被均分成两段,且电源进线端的绕组线绝缘厚度大于星点O端的绕组线绝缘厚度,使得绕组线的每根绕组采用不同绝缘厚度的绝缘结构,完美的解决了在低电压处、高电压处绝缘相同的现象,以及在低电压处绝缘厚度的浪费,由此带来电机的功率密度提高,电机的有效利用率经济,增加了定子槽内铜的占空率,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有效降低了电机的体积,节约材料成本,便于电机的安装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水式电动机电磁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充水电动机功率密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电动机的种类多重多样,其中,充水式电机也包括在内,充水式是电机绕组用防水线绕制而成的,每根绕组线的铜芯外部均紧密包裹绝缘层,直接浸在水中使用。
现有充水式电机绕组线的每根绕组均采用相同绝缘厚度的绝缘结构。存在低电压处、高电压处绝缘相同的现象,即存在低电压处绝缘厚度的浪费。由此带来电机的功率密度降低,电机的有效利用率不经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提高充水电动机功率密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充水式电动机功率密度的方法,如何通过充水式电动机的三相线被均分成两段,且电源进线端的绕组线绝缘厚度大于星点O端的绕组线绝缘厚度,使得绕组线的每根绕组采用不同绝缘厚度的绝缘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在低电压和高电压处绝缘相同的问题,带来充水式电动机的功率密度提高,电机的有效利用率经济,增加了定子槽内铜的占空率,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有效降低了电机的体积,节约材料成本,便于电机的安装维护。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提高充水式电动机功率密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将三相异步电动机以Y接法进行连接;
步骤二: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第一相线U、第二相线V和第三相线W相交于同一星点O;
步骤三: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第一相线U、第二相线V和第三相线W从电源进线端到星点O的绕组线平均分成两部分;
步骤四:第一相线U、第二相线V和第三相线W远离星点O一端的绕组线采用厚绝缘度的绕组线,第一相线U、第二相线V和第三相线W靠近星点O一端的绕组线采用薄绝缘度的绕组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从星点O处到电源的进线端,电位逐步增加至外加电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电机的第一相线U、第二相线V和第三相线W连接的点称之为星点O,且星点O处的电位为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厚绝缘度的绕组线和薄绝缘度的绕组线是相对的,厚绝缘度的绕组线厚度为单边厚度3.5mm,薄绝缘度的绕组线厚度为单边厚度2.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充水式电动机的三相线被均分成两段,且电源进线端的绕组线绝缘厚度大于星点O端的绕组线绝缘厚度,使得绕组线的每根绕组采用不同绝缘厚度的绝缘结构,完美的解决了在低电压处、高电压处绝缘相同的现象,以及在低电压处绝缘厚度的浪费,由此带来电机的功率密度提高,电机的有效利用率经济,增加了定子槽内铜的占空率,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有效降低了电机的体积,节约材料成本,便于电机的安装维护。
(2)原绕组线在电机定子槽内的分布示例为:槽内绕组数为14,铜芯线在槽内的占比低,本发明绕组线在电机定子槽内的分布为:槽内绕组数为16,铜芯线在槽内的占比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65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