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5种动物源性成分的PCR高分辨熔解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05759.0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0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徐秦峰;闵红卫;曹云刚;李敏康;蔡露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6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5 动物 成分 pcr 分辨 熔解 检测 试剂盒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5种动物源性成分的PCR高分辨熔解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技术方案为:一种15种动物源性成分的PCR高分辨熔解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通过引物优化筛选,采用3对通用引物联合检测,利用物种的熔解温度Tm作为特征值建立标准库,可以快速、简便地检测肉及肉制品中黄牛、水牛、牦牛、山羊、绵羊、兔、马、驴、猪、狗、猫、鼠、狐、貂、貉15种动物源性成分。本发明简便快速,无需琼脂糖电泳避免了交叉污染,不需要针对每个物种设计相应的特异性引物;借鉴统计学上PCA、LDA的分析方法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可视化;与传统的多种PCR技术相比,克服了引物之间的竞争问题,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反应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肉及肉制品安全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5种动物源性成分的PCR高分辨熔解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受暴利驱使的食品掺假犯罪活动日益增多。近年来,由于欧洲“马肉事件”,沃尔玛“驴肉掺假”等食品欺诈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人们对肉制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市场上肉制品掺假按掺假形式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商家将一些低价肉(猪、鸡、鸭肉)掺杂到高价肉(牛羊肉)当中,经过一些加工处理手段让人难以从感官上分辨出来;第二类是用一些不可食用的肉物种(狐狸肉、貂肉等)进行掺假;第三类是用一些来源不明的物种(鼠肉、猫肉等)进行冒充,这类现象常常出现在流动摊贩,也是行为最恶劣的一种。因此随着掺假物种的种类增多,一种高通量鉴别检测方法对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食品安全以及促进肉类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针对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主要形成了以蛋白检测和DNA分析两个不同的检测方向。由于核酸的稳定性和种间多态性,目前以PCR为基础的检测方法成为肉物种成分鉴别的主流技术。虽然已经有研究建立了多种用于肉及肉制品的PCR检测方法,但通常能够同时检测的动物源性成分数量有限;并且大部分现行标准只是针对单一物种或者相近物种的检测,对于未知物种更是难以鉴别。为了克服这种局限,2018年发布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均采用PCR阵列芯片提高可检测物种的种类(GB/T 35917-2018膜芯片,11种;GB/T 35024-2018液相芯片,13种)。但是这些方法大都基于特异性引物,设计引物繁琐复杂;阵列芯片检测需要的流程复杂,并且开管操作容易造成交叉污染,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high 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HRM)是2003年由美国Wittwer实验室建立的一项闭管检测基因变异和基因分型的DNA分析技术。它的反应原理主要依赖于PCR完成之后,产物双链DNA在逐渐升高温度下的熔解行为,通过持续检测第三代嵌入性饱和染料的荧光强度值变化,从而获得相应的特异性熔解曲线图谱。经典的熔解曲线一般采用的是不饱和染料,通常监测的熔解温度差异1℃,无法区分序列之间的较小的差异,而HRM分析利用专业化的仪器和数据分析软件以及第三代饱和染料,实现了序列之间细微差异的检测,其可以监测熔解温度差异0.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15种动物源性成分的PCR高分辨熔解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采用5对通用引物联合检测,利用物种的熔解温度(Tm)作为特征值建立标准库,可以快速、简便地检测肉及肉制品中黄牛、水牛、牦牛、山羊、绵羊等15种动物源性成分。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15种动物源性成分的PCR高分辨熔解检测试剂盒,包括5对通用性引物、PCR反应混合液、饱和荧光染料、双蒸水、动物源性成分的基因组DNA及哺乳动物鉴别标准图谱;
所述的通用性引物具体序列为:
97bp对应的引物序列为:
上游引物:5'- CAGACATCTGGTTCTTTCTTCAGGGC -3';
下游引物:5'-GGGCTGATTAGTCATTAGTCCAT -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57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