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共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04734.9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9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深渡濑修;中井文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3/00 | 分类号: | B60N3/00;B60R21/02;B62D47/02;A61G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朴秀玉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共汽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公共汽车,具备:左右一对的第一柱;左右一对的第四柱;左右一对的第二柱;左右一对的第三柱;乘降用门,设于车身的一方的侧壁且设于第二柱与第三柱之间;以及前侧轮椅空间或后侧轮椅空间,所述前侧轮椅空间以在俯视观察时轮椅乘坐者的至少头部被配置于由左右一对的第一柱和左右一对的第二柱围成的车厢的第一区域内的方式被预留,所述后侧轮椅空间以在俯视观察时轮椅乘坐者的至少头部被配置于由左右一对的第三柱和左右一对的第四柱围成的车厢的第二区域内的方式被预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使在被侧面碰撞时也能保护轮椅乘坐者的公共汽车。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巴士(bus),该巴士将未设有乘降用门的右侧壁侧的折叠座位折叠而形成空间,并能在该空间内前后各固定一台朝前姿势的轮椅(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5-85068)。该巴士中,在从车宽方向观察的侧视观察时,乘降用门设于至少与供后侧的轮椅固定的区域重叠的左侧壁。
一般而言,设于巴士的一方的侧壁的乘降用门从其便利性考虑而被大型化。因此,在供该乘降用门设置的乘降口无法设定柱。因此,可以想到:在其他车辆等朝向该乘降用门发生了侧面碰撞时,该乘降用门会向车厢内侧大幅变形。
就是说,当像上述的巴士那样在侧视观察时与乘降用门重叠的位置存在供轮椅固定的区域时,乘降用门会朝向该轮椅产生变形。如此,对于在一方的侧壁设有乘降用门的巴士而言,很难说是在已将被侧面碰撞的情况考虑在内的位置设定有轮椅乘坐者的搭乘位置,在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被侧面碰撞时也能保护轮椅乘坐者的公共汽车。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公共汽车具备:左右一对的第一柱,在车身前后方向上车身的前部,向车身上下方向延伸;左右一对的第四柱,在车身前后方向上所述车身的后部,向车身上下方向延伸;左右一对的第二柱,在所述第一柱的车身后方侧且在所述第四柱的车身前方侧,向车身上下方向延伸;左右一对的第三柱,在所述第四柱的车身前方侧且在所述第二柱的车身后方侧,向车身上下方向延伸;乘降用门,设于所述车身的一方的侧壁且设于所述第二柱与所述第三柱之间;以及前侧轮椅空间和/或后侧轮椅空间,所述前侧轮椅空间以在俯视观察时轮椅乘坐者的至少头部被配置于由左右一对的所述第一柱和左右一对的所述第二柱围成的车厢的第一区域内的方式被预留在所述车厢的底板面,所述后侧轮椅空间以在俯视观察时轮椅乘坐者的至少头部被配置于由左右一对的所述第三柱和左右一对的所述第四柱围成的车厢的第二区域内的方式被预留在所述车厢的底板面。
在上述第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公共汽车具备所述前侧轮椅空间和所述后侧轮椅空间。
根据上述构成,在俯视观察时,搭乘于被预留在车厢的底板面的前侧轮椅空间的轮椅乘坐者的至少头部被配置于由左右一对的第一柱和左右一对的第二柱围成的车厢的区域内。此外,在俯视观察时,搭乘于被预留在车厢的底板面的后侧轮椅空间的轮椅乘坐者的至少头部被配置于由左右一对的第三柱和左右一对的第四柱围成的车厢的区域内。
在此,由左右一对的第一柱和左右一对的第二柱围成的车厢的区域内以及由左右一对的第三柱和左右一对的第四柱围成的车厢的区域内是高强度的区域内。因此,对于至少头部被配置于该高强度的区域内的轮椅乘坐者而言,即使公共汽车被侧面碰撞,也不易受到车身的变形的影响。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公共汽车被侧面碰撞时,也会保护搭乘于该公共汽车的轮椅乘坐者。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公共汽车”是指能与有无运费的支付无关地搭载多人并进行行驶的所有公共汽车,可例举出自动驾驶巴士等作为一个例子的所谓出行即服务(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车也包含于本发明的“公共汽车”中。
在上述方案中,可以是,在侧视观察时,所述第二柱与所述第三柱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间隔比所述第一柱与所述第二柱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间隔宽。也可以是,在侧视观察时,所述第二柱与所述第三柱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间隔比所述第三柱与所述第四柱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间隔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47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议方法和提议系统
- 下一篇:轮胎制造用的模具以及轮胎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