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及地下工程模筑衬砌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4433.6 | 申请日: | 2020-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0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友;陈学峰;蒋小锐;谭富圣;王杨;王婷;彭斌;魏盼;宋月光;岳岭;陈志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D11/38;E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陈亚斌;关兆辉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地下工程 衬砌 支护 结构 及其 护法 | ||
本发明适用于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隧道及地下工程模筑衬砌支护结构,包括多个顶管,每个所述顶管之间相互对接,所述顶管由上顶板、下顶板、活动板以及保护帽檐组成,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且所述活动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顶板和下顶板,所述保护帽檐固定连接于所述上顶板,且所述保护帽檐与所述活动板相适配;在进行使用的中组成顶管支撑在开挖的洞口处,并形成临时支护结构主体,随之将活动板抽出,并随之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后,便可进行结构主体内的土方开挖,在多个顶管的支撑作用下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且用于富水及砂质土层,结合管周注浆,能形成较好的防水封闭环,避免大范围降水,且能有效保障施工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及地下工程模筑衬砌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及地下工程的迅猛发展,位于城市繁华地段和复杂地质条件等特殊环境的大型地下结构日益增多。部分地段地下空间的开挖对其周边既有建构筑物、地表交通基础设施的变形控制要求较高,传统浅埋暗挖工法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工程需求,迫切需要研究采用一些更加科学、安全、高效、变形可控的大跨浅埋城市地下工程建造方法。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也产生了巨大变革,城市轨道交通这一环保、高效的客运系统在大中型城市及城市群得到充分发展,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塘等地区。目前全国正在施工建设的地铁线路超过70条,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已达1.23万亿元。未来十年,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经济发展为主线,结合国土规划,初步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实施需求管理,对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和引导;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城市实现由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向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干的城市交通系统的过渡,在注重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提高的同时,提高城市交通的服务质量,进一步向国际标准转化。
与此同时,我国城市中心区正朝着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的方向发展,由最初的人防工程发展到地下商业街、交通枢纽、地下娱乐设施等。城市中心区地下街是地上空间的延伸,也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补充,并将最终实现与地上同步协调发展。不难发现,城市地下空间正在不断发展成熟,其开发利用程度也逐年加大,在大中型城市中已逐渐形成具备多种功能的复杂的综合体工程。
现行的地铁设计规范已将“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设计原则列入我国地铁设计总纲。模筑衬砌支护法的广泛使用,将从根本上提升浅埋大跨城市轨道交通暗挖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模筑衬砌支护法施工时,混凝土在模板内进行浇筑时施工作业空间相对狭小,混凝土不易振捣,虽然设计常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但其浇筑仍存在质量隐患,须在今后的施工中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监测、检验、养护等措施,以确保大体积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及地下工程模筑衬砌支护结构及其支护法,旨在解决模筑衬砌支护法施工时,混凝土在模板内进行浇筑时施工作业空间相对狭小,混凝土不易振捣,虽然设计常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但其浇筑仍存在质量隐患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隧道及地下工程模筑衬砌支护结构,包括多个顶管,每个所述顶管之间相互对接,所述顶管由上顶板、下顶板、活动板以及保护帽檐组成,所述活动板位于所述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且所述活动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顶板和下顶板,所述保护帽檐固定连接于所述上顶板,且所述保护帽檐与所述活动板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顶管还包括活动锁扣,所述活动板通过所述活动锁扣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上顶板和下顶板。
优选的,每个所述顶管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活动板,且所述保护帽檐对应两相邻所述活动板之间形成的缝隙,且所述保护帽檐呈圆弧形。
优选的,所述顶管还包括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支撑于所述上顶板和下顶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44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电路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竹管切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