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化集群水产养殖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01573.8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7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蔡杰;杨立新;刘艳芳;谭璐;徐洪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4 | 代理人: | 彭永念 |
地址: | 43006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化 集群 水产 养殖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集群水产养殖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箱体,在箱体内设有养殖舱、厌氧处理舱和好氧处理舱;养殖舱与厌氧处理舱之间通过第一溢流口连接;厌氧处理舱与好氧处理舱之间通过第二溢流口连接;第一溢流口的底部高度高于第二溢流口的底部高度;箱体内设有侧板,侧板、箱体内壁和多个隔板将箱体隔离成开放的养殖舱,封闭的厌氧处理舱和开放的好氧处理舱;在养殖舱和好氧处理舱内还设有布气装置,布气装置与进气管连接。根据设置的氧含量传感器启动布气装置,根据氨氮含量传感器启动进水。本发明以非常小的体积,实现养殖和水净化的循环。而且便于实现可堆叠的模块化生产,以适应市场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化集群水产养殖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养殖模式主要是水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但是传统养殖的方式容易造成水质的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且这种养殖方式实现自动控制的难度较大,目前这些养殖方式都属于不被鼓励的产业。也有采用循环水养殖的方式,但是目前循环水养殖的处理方式多是采用沉淀过滤等物理方式,但是该方式处理后的水质仍存在氨、氮、磷等元素超标的问题,而且循环水养殖的水产中个体的畸形率较高。中国专利文献CN 107963770 A,记载了一种集装箱水产养殖污水再生系统,采用了布袋过滤器和生物净化装置的组合方案对水体进行净化,取得较好的去污效果,但是该方案难以实现自动化养殖控制,尤其是布袋过滤器的更换较为麻烦。而且该方案的结构也不够紧凑。中国专利文献CN 205528017 U记载了一种养殖集装箱,箱体内部设置有隔墙以将箱体上下分隔成设备区域和水箱区域,设备区域包括有生物滤池,生物滤池由下至上分层设置有海沙、石英砂滤料、珊瑚砂和生化滤棉,且生化滤棉内部空隙和表面固着有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藻类,且设备区域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孔,出水孔与水箱区域连通,并且设备区域和水箱区域的周壁从内向外均设置有泡沫层和塑料板,并且在泡沫层和塑料板之间填充有水泥层。以获得较好的净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化集群水产养殖系统及方法,能够以较为经济的方式,实现较佳的养殖和水处理效果,且能够通过自动控制实现大幅降低养殖人工,减少病害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化集群水产养殖系统,包括箱体,在箱体内设有养殖舱、厌氧处理舱和好氧处理舱;
养殖舱与厌氧处理舱之间通过第一溢流口连接;
厌氧处理舱与好氧处理舱之间通过第二溢流口连接;
第一溢流口的底部高度高于第二溢流口的底部高度;
箱体内设有侧板,侧板、箱体内壁和多个隔板将箱体隔离成开放的养殖舱,封闭的厌氧处理舱和开放的好氧处理舱;
在养殖舱和好氧处理舱内还设有布气装置,布气装置与进气管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在养殖舱的上方还设有进水管和投喂装置;
投喂装置装置的结构为:在饲料斗的底部设有U型投喂管,U型投喂管的U形底部的上端面与饲料斗的底部连通,U型投喂管的一端设有投料口,另一端设有气动阀,气动阀与控制器电连接,气动阀与压缩空气管连通。
优选的方案中,还设有控制器,在养殖舱内设有氨氮传感器和氧含量传感器,氨氮传感器和氧含量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在进气管上设有自动气阀,进水管上设有自动水阀,自动气阀和自动水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控制器内设有无线通讯装置,用于互相组网,或用于与工作站或终端电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厌氧处理舱结构为:
箱体内设有侧板,在侧板与箱体内壁之间依次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至少在第一隔板至第三隔板之间设有顶板,以使第一隔板至第三隔板之间形成密闭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未经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15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