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00277.6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5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耿杰;潘桃龙;肖劲松;王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空调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乘客乘坐信息,乘客乘坐信息包括前排的第一乘客乘坐信息和后排的第二乘客乘坐信息;根据预设的匹配列表记录乘客信息和空调温度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与乘客乘坐信息匹配的空调温度信息,将获取的空调温度信息作为目标温度信息;目标温度信息包括前排空调的第一温度信息和后排空调的第二温度信息;根据第一温度信息对前排空调进行控制;根据第二温度信息对后排空调进行控制。在现有车辆基础上不增加硬件;根据乘客乘坐信息对前排和后排的空调进行控制;在后排的乘客数量为零时,关闭掉后排空调或降低空调制冷量,并对前排的第一温度信息进行补偿,节约能耗,同时保证了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的空调系统属于整体控制,若汽车的空调系统制冷,则汽车内部整体环境处于冷环境,而若汽车的空调系统制热,则汽车内部整体环境处于热环境。
但是,如果车内只有前排有乘客,这种情况下,若仍旧让汽车的空调在汽车内部整体环境范围内运行,会造成很大的汽车能源消耗。
现有技术中,很多车辆对空调风量进行自动调节和控制,如特斯拉,空调出风口具备电动关闭功能,当座椅传感器检测到该座位无乘坐人员的时候,出风口自动关闭,此方案需要座椅传感器和出风口电动关闭功能关联。座椅传感器将有无人员乘坐的信号传输给空调出风口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出风口的关闭与开启。也就是如果要实现降低整车能耗的智能策略,我们必须有足够的硬件支持,这样就会增加成本。
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通过控制器控制出风口的关闭和开启,需要传感器和出风口电动关闭功能关联,需要增加硬件支持,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根据乘客乘坐信息实现温度控制,解决了现有控制方法仅关闭出风口造成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空调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乘客乘坐信息,所述乘客乘坐信息包括前排的第一乘客乘坐信息和后排的第二乘客乘坐信息;根据预设的匹配列表记录乘客信息和空调温度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所述乘客乘坐信息匹配的空调温度信息,将获取的空调温度信息作为目标温度信息;所述目标温度信息包括与前排座椅对应的前排空调的第一温度信息和与后排座椅对应的后排空调的第二温度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对所述前排空调进行控制;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信息对所述后排空调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乘客乘坐信息,所述乘客乘坐信息包括前排的第一乘客乘坐信息和后排的第二乘客乘坐信息,包括:根据前排摄像头采集的信息获得前排的第一乘客乘坐信息;或根据前排座椅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获得前排的第一乘客乘坐信息;或根据前排安全带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获得前排的第一乘客乘坐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乘客乘坐信息,所述乘客乘坐信息包括前排的第一乘客乘坐信息和后排的第二乘客乘坐信息,包括:根据后排摄像头采集的信息获得后排的第二乘客乘坐信息;或根据后排座椅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获得后排的第二乘客乘坐信息;或根据后排安全带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获得后排的第二乘客乘坐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前排的第一乘客乘坐信息包括前排的乘客数量,所述后排的第二乘客乘坐信息包括后排的乘客数量;当所述后排的乘客数量为零时,获得的第二温度信息为关闭后排的空调或降低空调制冷量。
进一步地,当所述后排的乘客数量为零时,前排的乘客数量不为零时,根据所述前排的乘客数量对所述第一温度信息进行补偿,所述补偿的补偿量与所述前排的乘客数量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002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