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扩源增库提高小麦籽粒锌、铁和硒含量的三元叶面微肥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95754.4 | 申请日: | 2020-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67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 发明(设计)人: | 夏海勇;王澜;刘开昌;龚魁杰;陈利容;郭玉秋;孔玮琳;乔月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50;C05G5/23;A01C21/00;A01G22/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 地址: | 250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源增库 提高 小麦 籽粒 含量 三元 叶面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扩源增库提高小麦籽粒锌、铁和硒含量的三元叶面微肥,其特征是,该微肥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组成:亚硒酸钠(Na2SeO3)0.005%~0.02%;硫酸锌(ZnSO4·7H2O)0.1%~0.5%;硫酸亚铁(FeSO4·7H2O)0.1%~0.5%;脱落酸0.001%~0.003%;蔗糖1.0%~3.0%;尿素0.01%~0.1%;鼠李糖脂发酵处理液0.01%~0.5%;乳酸0.05%~0.3%;剩余为水。本发明的三元叶面微肥能够同时提高小麦籽粒锌、铁和硒的含量,增幅达到50%以上:Zn浓度≥50mg/kg,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生物强化目标值(38‑50mg/kg);Fe浓度40mg/kg以上;Se浓度超过150μg/kg。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扩源增库提高小麦籽粒锌、铁和硒含量的三元叶面微肥,小麦开花以后,籽粒就是“库”,叶片、茎、叶鞘和颖芒等则是“源”。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一些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主要参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电子传递及呼吸作用,是多种酶类的关键组分,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及抗逆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显著影响作物的高效生产。微量元素对人类的营养平衡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人体生理代谢的各个过程,与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和免疫力密切相关。
小麦是中国和全球大多数人主要的食物和矿物元素来源,铁和锌为小麦的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硒为小麦重要的微量元素。大多数植物的铁元素多分配在茎叶中,籽粒中较少,小麦缺铁会出现黄叶病,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等疾病。小麦的锌含量低于20mg/kg时就会出现缺锌症状,人体缺锌则会出现侏儒症、糖尿病等疾病。硒是人和动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具有延缓人体衰老的功能,硒含量过少易引发大骨节病、克山病等疾病,故增加小麦中微量元素含量迫在眉睫。
目前增加小麦微量元素的方法主要为播种前施于土壤中、叶面喷施和拌种。其中,叶面肥是广泛应用在蔬菜、果树、大田中用于茎叶处理使用的肥料,主要特点是水溶性好、无杂质、养分含量相对较低,主要用做茎叶喷施。目前有较多的关于补充小麦微量元素的叶面肥的报道,例如,专利《一种提高小麦籽粒锌浓度的叶面微肥及其制备方法》公开的是提高小麦锌含量的叶面微肥,专利《一种防治小麦玉米微量元素缺乏的叶面微肥及其制备方法》公开的是一种含有锌盐和铁盐的叶面微肥,专利《一种高效富硒小麦或水稻叶面喷施肥》公开的是侧重于富硒效果的叶面喷施肥。但是以上报道大多是侧重于锌、铁、硒中的一种或两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而同时添加的比较少。这是由于单纯添加含锌盐、铁盐和硒盐的叶面肥,小麦在吸收的过程中,三种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拮抗作用。
此外,小麦叶片窄而长,而且叶片与茎的夹角很小,普通的叶面肥使用效果较差,附着量小、附着性差,容易从疏水表面流失。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背景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同时有效提高小麦籽粒锌、铁和硒含量的三元叶面微肥,该叶面微肥具附着量大、附着性和渗透性好等优点。
具体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同时提高小麦籽粒中锌、铁和硒含量的三元叶面微肥,该微肥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组成:
亚硒酸钠(Na2SeO3)0.005%~0.02%;
硫酸锌(ZnSO4·7H2O)0.1%~0.5%;
硫酸亚铁(FeSO4·7H2O)0.1%~0.5%;
脱落酸0.001%~0.0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57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