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流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3511.7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1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汤玉玲;吉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中颖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45 | 分类号: | H05B45/34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林岭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恒流驱动电路,该电路不需要采用P型场效应晶体管进行电流输出,所述恒流驱动电路包括:电压基准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运算放大器、第一N型场效应晶体管、第二N型场效应晶体管、第三N型场效应晶体管、第四N型场效应晶体管、反馈电阻、温补电流源。本发明的电路产生的恒流源使用NMOS功率管输出,大负载电流下芯片设计面积较小。此外,本发明电路中的温补电流源的设计,抵消了集成电阻的温度效应对输出电流的影响,此恒流源的输出电流基本不受温度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恒流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LED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LED以其体积小、寿命长、转换效率高等优势,在照明市场中发展迅速,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宽。由于LED为电流型器件,其关键参数均同工作电流相关,依LED特性:较小的工作电压变化会引起指数形式变化的工作电流,所以LED均采用恒流驱动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变化,恒流驱动正朝着低压、高精度、高集成度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恒流驱动电路如图1A所示:包括基准电压源、高增益运算放大器OP1、反馈电阻R0、PMOS镜像单元构成,电流输出端Iout连接LED负载串。基准电压源连接到高增益运算放大器OP1的反向端,反馈电阻R0以及PO3的漏端接入高增益运算放大器OP1的正向端,高增益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接PO1的栅极。VREF、OP1、PO1、PO3、R0构成电压电流转换网络;PO1/PO2构成电流镜像单元,PO1/PO3、PO2/PO4均为cascode结构,增大电流源的输出阻抗为:Rout=[1+(gm4+gmb4)·ro4]·ro2+ro4,PO2/PO4构成的cascode对PO2起到屏蔽作用,减弱输出电压对PO2漏端电压的影响,其屏蔽效果为:ΔVD2≈ΔVSEG/[(gm4+gmb4)·ro4],进而保证输出电流不受输出电压影响,提高恒流源精度。
但图1A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a)当输出电压VSEG变大时,PO4管的Vds变小,PO4易进入线性区,PO4对PO2的屏蔽效果变差,VD2易受VSEG电压变化,导致输出电流随输出电压变化,恒流源精度降低;(b)SEG上负载电流较大,一旦PO4进入线性区,PO4的尺寸会比较大,增加芯片面积;(c)输出功率管PO2为PMOS管,较NMOS驱动能力弱,同等驱动能力下,面积较NMOS大,d)R0一般为集成电阻,随温度变化较大,导致恒流源输出的温度效应差。
为了解决图1A中PMOS管作为功率管驱动能力弱、大负载电流下芯片面积大的问题,图1B采用NMOS作镜像单元为负载提供恒流输出。电压基准VREF、高增益运放OP1、MN0、PO1、PO3构成电压电流转换网络;PO1、PO2构成电流镜像单元,PO1、PO3、PO、PO4构成cascode结构,PO2、PO4的作用为将基准电流由PMOS电流镜折入NMOS电流镜,最终由功率管NO2输出负载电流。此架构NMOS作为功率管,由于其驱动能力强、所需管子尺寸较小,大负载电流下节约芯片面积,解决了图1A中的(c)的问题。但相比于图1A多了一级镜像结构,额外引入一级失配,且图1A的(a)、(b)、(d)问题依然存在。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LED恒流驱动电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受负载电压、温度等变化且芯片面积较小的高精度恒流源电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恒流驱动电路,所述恒流驱动电路不采用P型场效应晶体管进行电流输出,所述恒流驱动电路包括:
电压基准源、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运算放大器、第一N型场效应晶体管、第二N型场效应晶体管、第三N型场效应晶体管、第四N型场效应晶体管、反馈电阻、温补电流源;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电压耦接,其第二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耦接,同时还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地耦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中颖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中颖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35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