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宽域高压储能的多源多端口网源车储融合共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3257.0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5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周锡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锡卫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3/32;B60L53/22;B60L5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压 多端 口网源车储 融合 共享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宽域高压储能的多源多端口网源车储融合共享系统。采用由多个单电芯串联构成高电压等级电池组串且多个高电压等级电池组串组成储能高电压等级直流储能系统并为宽域高电压直流电力母线提供满足电池组串充放电电压范围的宽域高压支撑,满足接入宽域高电压直流电力母线的设备在相应宽域高压的电压范围运行;同时宽域高电压直流电力母线通过双向变流电路连接公共电网的交流电力母线,实现交直流双母线多源多端口双向电力网源车储电力融合共享,为满足新能源发电供电和电动汽车买电卖电的充放电市场需求提供了有益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宽域高压储能的多源多端口网源车储融合共享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应用的不断推广和普及,大量的分布式新能源在用户侧应用给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力供给提供了更多配套,同时新能源电动汽车也突飞猛进,各种车型不断进军电动化,造成供电和充电的多样化,多电源方式、多电压等级、多功率需求的应用场景,迫切需要充电方式和充电技术的不断创新,迫切需要适用于多源多端口多电压等级的一机多能的多用途电力交互技术解决方案,以满足新能源发电供电和电动汽车买电卖电的充放电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新能源发电供电和电动汽车买电卖电的充放电市场需求,本发明具体公布了一种基于宽域高压储能的多源多端口网源车储融合共享系统,其特征是由宽域高电压等级直流储能系统通过保护电路连接并支撑的宽域高电压直流电力母线通过双向变流电路连接公共电网的交流电力母线,以及多个直流电力端口通过相对应的多个双向DC/DC模块连接宽域高电压直流电力母线,以及第1交流端口和第n交流端口分别连接交流电力母线,同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主控系统进行电力融合共享的系统管控,构成基于宽域高压储能支撑的交直流双母线多源多端口双向电力网源车储电力融合共享系统。
所述宽域高电压等级直流储能系统由多个单电芯串联构成高电压等级电池组串且多个高电压等级电池组串组成,通过保护电路接入宽域高电压直流电力母线,通过充电放电构成支撑宽域高电压直流电力母线的电力。
所述交直流双母线由宽域高电压直流电力母线通过双向变流电路连接公共电网的交流电力母线,构成交直流电力受控交互电力路径。
所述宽域高电压直流电力母线是由宽域高电压等级直流储能系统为宽域高电压直流电力母线提供满足电池组串充放电电压范围的宽域高压支撑,满足接入宽域高电压直流电力母线的设备在相应宽域高压的电压范围运行。
所述多个双向DC/DC模块由不同电压等级的第1双向DC/DC模块及第n双向DC/DC模块构成,用于新能源发电及电动汽车的多电压等级直流电力变换和双向电力交互。
所述多个直流电力端口分别由连接分别相应第1双向DC/DC模块及第n双向DC/DC模块的第1直流电力端口及第n直流电力端口构成,用于连接新能源直流发电系统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枪。
所述多源多端口是由公共电网的交流电力母线连接第1交流端口和第n交流端口以及宽域高电压直流电力母线连接的多个直流电力端口,构成新能源交流发电系统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枪的交流电力双向交互的电力路径。
一种基于宽域高压储能的多源多端口网源车储融合共享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力融合共享的系统管控是由主控系统通过通信网络分别连接宽域高电压等级直流储能系统、双向变流电路、第1双向DC/DC模块、第n双向DC/DC模块、第1直流电力端口、第n直流电力端口、第1交流端口、第n交流端口以及保护电路,构成交直流双母线多源多端口双向电力网源车储融合共享的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锡卫,未经周锡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32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片上终端电路及存储器设备
- 下一篇:家庭终端的通信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