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90601.0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6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郭艳;李岩;陈磊;孙林涛;刘峥君;刘艳华;张卓;束华东;郝明耀;朱义清;盛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E21B43/22;C09K8/5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郭佳效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聚合物 油藏 收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储层中依次注入前置调剖段塞、中间主体段塞、后置调剖段塞,所述前置调剖段塞、后置调剖段塞均包括聚合物和粘弹性颗粒;中间主体段塞包括至少一个聚合物主体段塞;所述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900~3500万,粘弹性颗粒的粒径为150~900μm。其中,前置调剖段塞能够调整地层吸水剖面,有效封堵水驱窜流通道,后置调剖段塞能够防止后续水驱过程中的指进和窜流,提高化学驱的有效期和聚合物的有效利用率。本发明的方法将调剖和驱油相结合,能够提高聚合物驱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可以在较低的开采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化学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和深入,化学驱应用的规模及年增油量居世界首位。其中,聚合物驱技术已在大庆、胜利、河南、大港油田全国推广应用,这些油田的很多单元都转入后续水驱。高含水老油田依靠聚合物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幅度约为6~10%,聚合物驱后仍有50~60%左右的原油滞留地下,具有进一步挖潜的物质基础。研究聚合物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已成为油田稳定发展的紧迫任务。
聚合物驱后油藏非均质性更加严重,剩余油更加分散,要想再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必须寻找可以更大地在提高波及体积的同时提高驱油效率、矿场操作性强、经济效益好的注采方法。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二元复合驱通过在水中加入聚合物增加驱替液的黏度和黏弹性,以提高波及效率;同时依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心润湿性、乳化原油来提高驱油效率,可避免三元复合驱中的碱引起的结垢、乳化严重、腐蚀等负面作用,降低投资和操作成本,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另外,近几年研制的预交联体增效聚合物体系,除具有较高的粘度以外,还具有较强的弹性,在地层的运移过程中,产生液流转向,深部调剖作用十分显著,可更加有效地扩大波及体积。这些技术的发展,使聚合物驱后进一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成为可能。采取“调”和“驱”段塞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化学驱成本,达到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PPG(预交联体,粘弹性颗粒)是在单体中加入交联剂、支撑剂、添加剂等助剂,制成凝胶,经造粒、烘干、粉碎、筛分等工艺过程制成的凝胶颗粒;颗粒在水中吸水膨胀,以分散、膨胀的形式存在,且具有一定的弹性;注入地层后,在压力作用下,产生液流转向和驱油的双重作用。粘弹性颗粒与低浓度聚合物复配后,应用性能进一步提高,体相、界面粘度、粘弹性增加,可大幅度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增效作用明显。
胜利油田(崔晓红,新型非均相复合驱油方法,石油学报,2011)采用聚合物、PPG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作为非均相驱油剂应用于聚合物驱后的油藏,取得了较好的驱替效果,但是大段塞量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聚合物、PPG以及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体系),和PPG的全程的使用会导致驱油体系的成本升高,即经济性下降,在低油价下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可以在较低的开采成本的前提下大幅提高非均质性严重的聚合物驱后油藏的原油采收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储层中依次注入前置调剖段塞、中间主体段塞、后置调剖段塞,所述前置调剖段塞、后置调剖段塞均包括聚合物和粘弹性颗粒;中间主体段塞包括至少一个聚合物主体段塞;所述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2900~3500万,粘弹性颗粒的粒径为150~9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06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