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发动机减震散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8352.1 | 申请日: | 202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6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周红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美标康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B60K11/06;B60K11/02;F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发动机 减震 散热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发动机减震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机壳、减震架、底盘悬架、循环冷却装置和散热风扇装置,减震架固定在在底盘悬架上,发动机机壳固定安装在减震架上,散热风扇装置安装在发动机机壳其中一侧边支架,循环冷却装置分别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连通于发动机机壳,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设置有多个阻尼减震器,两个阻尼减震器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减震架可对发动机起到减震作用,避免发动机的左右摇摆容易使连接部位发生疲劳断裂,循环冷却装置利用液冷方式对发动机进行散热,避免发动机机壳长期温度过高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散热风扇装置另一方面可进一步的提高散热作用,可吹掉发动机机壳上积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柴油发动机减震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与人民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整个汽车工业中柴油机由于热效率高、适应性好、输出功率大等优点,正逐渐成为汽车的主要动力;柴油机与其它内燃机相比,具有功率大、燃油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起动性能好、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排放低、油耗低等一系列优点。
柴油发动机是常规客车的动力源,也是客车最主要的噪声与振动源,其激励力主要有两个类,一是发动机旋转运动和上下运动而产生的惯性不平衡;二是由于燃烧而产生的冲击力,发动机总是与变速箱连在一起,组成动力装置。所以隔振和防冲不仅仅是发动机的问题,而是整个动力装置的问题;动力装置安装在悬置系统上,而悬置系统安置在车架上,车架再与车身连接(此处论述不包括全承载客车在内)。发动机的振动如果未有效地隔离开来,将会传到客车的各个部位,从而到达驾驶员和乘客,最终影响人的听力和舒适性。
柴油发动机因其高热效率、结构紧凑、动力性强、运行维护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农用机械、工程机械、船舶、内燃机车、通讯、军用、发电等各个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柴油机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越来越高的热效率,以及动力性能的稳定提升,而柴油发动机的散热器是柴油发动机不可缺少的重要配件,现有的散热器、风冷式中冷器、油冷器都是独立式的分别布置在不同的位置上且体积大,风扇进行扇风的时候可能会被中冷器阻挡而影响散热器和油冷器的热交换效率,也可能散热器的不合理的布置使散热效果相对较差,造价也较为昂贵,对发动机的冷却效果也有很大的干扰。
传统的柴油发动机均是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固定连接在车架上,当车辆在转向过程中,发动机的左右摇摆容易使连接部位发生疲劳断裂,并且当螺栓松动或者焊接部位出现变形时,发动机不能很好的恢复到初始位置,影响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
柴油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热量的是否散发及时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传统的风冷方式散热效果不佳,并且很容易在发动机表面积攒灰尘,影响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柴油发动机减震散热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柴油发动机减震散热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柴油发动机减震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机壳、减震架、底盘悬架、循环冷却装置和散热风扇装置,所述减震架固定在在所述底盘悬架上,所述发动机机壳固定安装在所述减震架上,所述散热风扇装置安装在所述发动机机壳其中一侧边支架,所述循环冷却装置分别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连通于所述发动机机壳,所述底盘悬架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与所述下框架之间设置有多个阻尼减震器,相邻两个所述阻尼减震器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阻尼减震器包括阻尼筒、阻尼杆和活塞,所述阻尼杆通过活塞插入阻尼筒内,所述阻尼筒内填充有阻尼液,所述阻尼杆套装有抗震弹簧。
优选地,所述活塞设置有多个环形分布的阻尼液流道孔。
采用优选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阻尼液流道孔用于阻尼液的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美标康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美标康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83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