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易拉罐盖体打包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4769.0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3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安旭;李国庆;李马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5/00 | 分类号: | B65B35/00;B65B43/16;B65B43/30;B65B51/10;B65B5/10;B65B4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徐丹 |
地址: | 21515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易拉罐 打包 装置 | ||
1.一种易拉罐盖体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以及设于机架(1)上的供输送叠置的盖体的盖体轨道(2),该盖体轨道(2)上的一段作为推盖装袋段(21),该推盖装袋段(21)的一端作为包装袋供应位(211),另一端作为盖体入袋位(212);
所述包装袋供应位(211)处设有一包装袋定位及张口组件(3),该包装袋定位及张口组件(3)能够将包装袋(00)置于包装袋供应位(211)上且保持张口状态;
在所述盖体入袋位(212)和包装袋供应位(211)之间滑动连接有一抓袋组件(4),该抓袋组件(4)由一抓袋平移驱动机构(44)驱动在所述盖体入袋位(212)和包装袋供应位(211)之间移动;所述抓袋组件(4)包括一第一撑口件(41)以及压袋块(42),所述压袋块(42)与第一撑口件(41)相对设置,压袋块(42)由压袋块驱动机构(43)驱动能够接近或远离第一撑口件(41),使压袋块(42)与第一撑口件(41)配合具夹持作用;当抓袋组件(4)位于包装袋供应位(211)时,第一撑口件(41)能够伸入包装袋(00)的张口中,压袋块(42)与第一撑口件(41)配合能够夹持包装袋(00)张口的一侧边沿;当抓袋组件(4)位于盖体入袋位(212)时,所述第一撑口件(41)能够将包装袋袋口撑开并保持;
所述易拉罐盖体打包装置还包括一盖体推送机构(6),该盖体推送机构(6)能够推送盖体(001)穿过第一撑口件(41)进入推盖装袋段(21)处的包装袋(0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易拉罐盖体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入袋位(212)处对应包装袋(00)的袋口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撑口件(51),当抓袋组件(4)位于盖体入袋位(212)时,所述第二撑口件(51)也能够伸入包装袋(00)的张口中,与第一撑口件(51)共同作用将包装袋袋口撑开并保持;所述第一撑口件(41)为圆弧形的板状体,第二撑口件(51)也为圆弧形的板状体,第一撑口件(41)和第二撑口件(51)以其圆弧凹面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易拉罐盖体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袋组件(4)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撑口件(51),该第二撑口件(51)随第一撑口件(41)移动,当抓袋组件(4)位于包装袋供应位(211)时,第二撑口件(51)能和第一撑口件(41)一起伸入包装袋(00)的张口中;当抓袋组件(4)位于盖体入袋位(212)时,所述第二撑口件(51)能与第一撑口件(41)共同作用将包装袋袋口撑开并保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易拉罐盖体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盖装袋段(21)上靠包装袋供应位处(211)还设有一包装袋后端限位组件(7),该包装袋后端限位组件(7)由包装袋后端限位块(71)以及限位块驱动机构(72),包装袋后端限位块(71)在限位块驱动机构(72)驱动下能相对机架(1)升降;当盖体沿盖体轨道(2)进入推盖装袋段(21)的包装袋(00)内时,所述包装袋后端限位块(71)呈下降状态即阻挡定位包装袋(00)的后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易拉罐盖体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袋块驱动机构(43)包括一摆杆(431)、一触碰配合块(432)以及触碰配合块驱动装置(433);所述摆杆(431)相对第一撑口件(41)铰接设置,摆杆(431)的一端与压袋块(42)定位连接,其另一端作为触碰端(4311);所述摆杆(431)上作用有弹性元件(434),使压袋块(42)保持与第一撑口件(41)配合的夹持状态;所述触碰配合块(432)对应于摆杆(431)的触碰端(4311)设于包装袋供应位(211)处,且触碰配合块(432)在触碰配合块驱动装置(433)驱动下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当触碰配合块(432)位于一工作位置时,摆杆(431)的触碰端(4311)与触碰配合块(432)接触使压袋块(42)下降松开,而当触碰配合块(432)位于另一工作位置为让开摆杆(431)的触碰端(4311),使压袋块(42)回复至夹持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47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