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重过滤污水处理高效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0254.3 | 申请日: | 2020-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9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何淑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鲁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24;B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林秀香 |
地址: | 7352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过滤 污水处理 高效 沉淀 | ||
1.一种多重过滤污水处理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该池体(1)由前后左右四个立面(11、12、13、14)围合一个底面(15)形成;其中,左立面(11)的底部开设有左排水口(111),右立面(12)的底部开设有右排水口(121),底面(15)的中部具有用于收集污泥的下沉槽(151),该下沉槽(151)由两个向下倾斜的坡面(1511)和一个水平的槽底(1512)构成,其中,两个坡面(1511)的底部分别衔接于槽底(1512)的左右两侧,顶部则与底面(15)的水平部分衔接,且所述的槽底(1512)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口(15121)和第二排污口(15122);
污泥过滤部分,该污泥过滤部分包括滤筒(21)、第一滤网(22)以及排水板(23);所述的滤筒(21)竖直安装于所述下沉槽(151)槽底(1512)的第一排污口(15121)之上,该滤筒(21)为中空柱状结构,其顶部和底部均开口,四周为滤网层;所述第一滤网(2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下沉槽(151)两侧的池体(1)内,且第一滤网(22)由池体(1)的前立面(13)延伸至后立面(14),并且其底部与池体(1)的底面(15)衔接;所述排水板(23)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排水板(23)分别与两个第一滤网(22)相对固定且位于第一滤网(22)远离下沉槽(151)的一侧,排水板(23)上均布有若干排水孔(231),各排水孔(231)均配置有一个单向排水阀(232),且排水板(23)也由池体(1)的前立面(13)延伸至后立面(14),并且其底部与池体(1)的底面(15)衔接;且,相对固定的一组第一滤网(22)和排水板(23)在池体(1)内可同步左右移动;并且,所述的单向排水阀(232)只有在排水板(23)内侧的压力值比外侧的压力值高并且两侧的差值达到预定值时才能导通,除此之外,排水阀(232)均处于关闭状态,水无法透过排水孔(231)从排水板(23)的一侧流至另一侧;
过滤施压部分,该过滤施压部分包括驱动杆组件(31)、螺纹套(32)、第一从动杆(33)、第二从动杆(34)以及压板(35);所述驱动杆组件(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驱动杆组件(31)水平左右延伸并间隔布置在所述池体(1)的上方,驱动杆组件(31)从左向右分别由第一螺纹杆(311)、蜗杆(312)以及第二螺纹杆(313)同轴依次相连组成,其中,第一螺纹杆(311)的左端架设在池体(1)的左立面(11)之上并通过第一轴承(361)与左立面(11)相连,第二螺纹杆(313)的右端架设在池体(1)的右立面(12)之上并通过第二轴承(362)与右立面(12)相连,第一螺纹杆(311)与第二螺纹杆(313)上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的蜗杆(312)位于所述下沉槽(151)的正上方,蜗杆(312)的左端通过第一联轴节(314)与第一螺纹杆(311)相连,右端通过第二联轴节(315)与第二螺纹杆(313)相连;所述螺纹套(32)的数量为四个,螺纹套(32)的内螺纹与第一螺纹杆(311)或第二螺纹杆(313)的外螺纹相匹配,其中两个螺纹套(32)固定在左侧排水板(23)的上方并分别套接在两个第一螺纹杆(311)上,另外两个螺纹套(32)固定在右侧排水板(23)的上方并分别套接在两个第二螺纹杆(313)上;所述的第一从动杆(33)水平前后延伸并位于所述蜗杆(312)之下、所述滤筒(21)之上,第一从动杆(33)同时贯穿池体(1)的前立面(13)和后立面(14)并且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轴承(363)和第四轴承(364)与前立面(13)、后立面(14)可转动连接,第一从动杆(33)上设置有涡轮(371)和第一锥齿轮(372),涡轮(371)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与两个所述的蜗杆(312)相啮合,第一锥齿轮(372)则位于所述滤筒(21)的正上方;第二从动杆(34)位于第一从动杆(33)的下方,其呈竖直布置并伸入至所述的滤筒(21)内,第二从动杆(34)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锥齿轮(373),该第二锥齿轮(373)与所述的第一锥齿轮(372)相啮合,第二从动杆(34)伸入滤筒(21)内的部分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压板(35)的中心设置有螺纹孔(351),该螺纹孔(351)的内螺纹与第二从动杆(34)的外螺纹相匹配,压板(35)位于滤筒(21)内并借由该螺纹孔(351)套接在第二从动杆(34)的外螺纹上,且压板(35)在滤筒(21)内仅能竖向上下移动;
池顶封板,该池顶封板(4)位于两个所述的排水板(23)之间,以封闭两个排水板(23)之间的池体(1)顶部;该池顶封板(4)为夹层结构,其左右两侧可随排水板(23)的左右移动而相应伸缩;且,所述的第二从动杆(34)竖向贯穿该池顶封板(4)并通过第五轴承(365)可转动安装于该池顶封板(4)上;
电机,该电机(51)安装于所述的池体(1)之外,用于驱使两个驱动杆组件(31)同步正向旋转或同步反向旋转;
进水管路,该进水管路(6)包括进水支管(62)和进水主管(61),进水支管(62)的出口与所述滤筒(21)的侧壁连通,且连通点低于所述压板(35)下移的极限位置,进水支管(62)的进口与所述的进水主管(61)连通,进水主管(61)则由所述的池体(1)之内延伸至池体(1)之外;
排污组件,该排污组件包括排污管(71)、电动阀门(72)以及污泥泵(73);所述的排污管(71)包括一个排污主管(711)和至少两个排污支管(712),排污主管(711)与各排污支管(712)的出口相连,各排污支管(712)的进口则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排污口(15121)或第二排污口(15122)相连,且各排污支管(712)上均安装有一个所述的电动阀门(72),用于控制排污支管(712)的开闭,所述的污泥泵(73)安装于所述的排污主管(711)上,用于提供排污的动力;
排水池,该排水池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左排水池(81)和右排水池(82),左排水池(81)位于池体(1)左立面(11)的外侧并与所述的左排水口(111)连通,且左排水池(81)的池底比左排水口(111)的最低点低,右排水池(82)位于池体(1)右立面(12)的外侧并与所述的右排水口(121)连通,且右排水池(82)的池底比右排水口(121)的最低点低,并且,左排水池(81)的池顶设置有用过过滤的左排水滤网(811),右排水口(82)的池顶也设置有用于过滤的右排水滤网(821);
其中,当所述的驱动杆组件(31)驱使两组第一滤网(22)和排水板(23)相向靠拢时,所述的压板(35)由第二从动杆(34)带动而向下移动,当所述的驱动杆组件(31)驱使两组第一滤网(22)和排水板(23)背向移动时,所述的压板(35)由第二从动杆(34)带动而向上移动;
所述的过滤施压部分还包括两个滑板组件,两个滑板组件分别与两组相对固定的第一滤网(22)和排水板(23)配套安装;该滑板组件包括底滑板(381)、前竖滑板(382)和后竖滑板(383),其中,底滑板(381)可滑动式安装于所述池体(1)的底面(15)上,前竖滑板(382)可滑动式安装于所述池体(1)前立面(13)的内壁上,后竖滑板(383)可滑动式安装于所述池体(1)后立面(14)的内壁上;前竖滑板(382)和后竖滑板(383)分别与底滑板(381)的前后两端固定连接,形成U形结构,所述的第一滤网(22)和排水板(23)同时固定于该U形结构之中,并分别与前竖滑板(382)、后竖滑板(383)以及底滑板(381)三者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鲁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鲁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025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乙醇铝包覆镍钴锰酸锂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施工用高效打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