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危险等级划分的路中安全型交通岛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74660.9 | 申请日: | 2020-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3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杜志刚;陈逸飞;傅金乾;卓诗琪;尹香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F1/00 | 分类号: | E01F1/00;E01F9/553;E01F9/619;E01F9/615;E01F9/60;F16F15/02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危险 等级 划分 安全 交通岛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危险等级划分的路中安全型交通岛,按车速大小依次将交通岛划分为危险等级为一级的交通岛、危险等级为二级的交通岛、危险等级为三级的交通岛;上述三种交通岛均包括缓冲防撞型岛头、安全型岛身与交通岛底座,安全型岛身上固定有交通标志支撑杆,交通标志支撑杆顶端固定有靠右侧道路行驶标志;交通岛底座和缓冲防撞型岛头外表面、安全型岛身边缘绘制或粘贴有黄黑立面标线;交通岛底座位于弧线区域顶端设置有反光玻璃道钉。本发明依据不同的车速及碰撞风险将路中交通岛进行危险分级,然后按危险分级进行不同的防护及警示诱导分级,可以有效保障行人、驾驶人、车辆以及交通岛设施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危险等级划分的路中安全型交通岛。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中国城市道路上机动车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多,道路宽度也在不断的增大,路中交通岛成为了道路上常见的安全设施以保障行人及车辆的安全。当前的路中交通岛缺乏成熟统一的设置规范,普遍存在标准化低,安全性差、适配性不高等问题。一方面,路中交通岛对驾驶员警示诱导效果不足,驾驶员在弱视觉参照系下难以及时发现交通岛,容易造成车辆频频撞“岛”,使得交通岛成为道路中央合法而致命的障碍物。另一方面,对于不同的道路,路中交通岛的设置没有明显的区分度,在不同的道路上,车速及碰撞风险的不同使得道路的危险等级有很大的差别,如若路中交通岛的设置对待不同危险等级的道路没有针对性的,将会无法有效保障行人、驾驶人、车辆及交通岛设施的安全,也会造成交通安全设施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与浪费。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危险等级划分的路中安全型交通岛。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设计一种基于危险等级划分的路中安全型交通岛,按车速≤30km/h、30km/h<车速<50km/h、车速≥50km/h依次将交通岛划分为危险等级为一级的交通岛、危险等级为二级的交通岛、危险等级为三级的交通岛;上述三种交通岛均包括缓冲防撞型岛头、安全型岛身与交通岛底座,所述缓冲防撞型岛头呈圆滑曲线状;所述安全型岛身上固定有交通标志支撑杆,所述交通标志支撑杆顶端固定有靠右侧道路行驶标志;所述交通岛底座和缓冲防撞型岛头外表面、安全型岛身边缘绘制或粘贴有黄黑立面标线,所述黄黑立面标线呈45度角倾斜;所述交通岛底座位于弧线区域顶端设置有反光玻璃道钉。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危险等级为一级的交通岛的缓冲防撞型岛头的倾角为70°,所述安全型岛身呈向下的坡面;所述交通岛底座右侧壁固定有长度为0.6m的轮廓标支撑杆,所述轮廓标支撑杆上固定有轮廓标,所述轮廓标上竖直排列三个反光片,反光片的直径为20cm,所述轮廓标选用三联轮廓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危险等级为二级的交通岛的缓冲防撞型岛头的倾角为50°,所述安全型岛身呈向上的坡面;所述交通岛底座右侧壁固定有黄闪灯,位于所述黄闪灯两侧固定有长度为0.6m的轮廓标支撑杆,所述轮廓标支撑杆上固定有轮廓标,所述轮廓标上竖直排列两个反光片,所述轮廓标选用双联轮廓标,所述反光片的直径为20c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危险等级为三级的交通岛的缓冲防撞型岛头的倾角为40°,所述安全型岛身呈水平坡面;所述交通岛底座右侧壁固定有长度为1m的轮廓标支撑杆,所述轮廓标支撑杆上固定有轮廓标,所述轮廓标上呈正三角排列六个反光片,所述轮廓标选用六联轮廓标,所述反光片的直径为12cm;所述交通岛底座位于轮廓标支撑杆两侧分别设置有黄闪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右侧道路行驶标志距地面高1.6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交通岛底座位于弧线区域顶端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反光玻璃道钉,且相邻两个反光玻璃道钉的间距为50cm。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46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