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装配线及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8534.2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1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钲;陈林;肖怡铨;晏少龙;邝地发;张斌;舒会霞;谢双文;潘显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18 | 分类号: | B62D65/18;B62D6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装配线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装配线及装配方法,车辆装配线包括导轨、以及沿导轨依次布置的内饰装配工位、底盘装配工位及车架装配工位,内饰装配工位中设有内饰装配小车,内饰装配小车上设有分别对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进行支撑定位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底盘装配工位中车身吊具、驱动车身吊具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以及驱动升降驱动机构沿导轨方向移动的水平驱动机构,车架装配工位中设有车架装配小车以及车架翻转机构,车架装配小车上设有分别在车架翻转前后进行支撑的第三支撑组件和第四支撑组件。本发明在同一装配线上完成了非承载式车型和承载式车型的装配生产,降低建设成本及运维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装配线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车型一般分为承载式车型和非承载式车型两种,非承载式车身有专门的车架,该车架作为底盘受力结构,用来安装悬挂、发动机、传动等底盘件,非承载式车身与其车架为两个整体。而承载式车身没有单独的底盘受力结构,悬挂、发动机、传动等底盘件直接安装于承载式车身上。
由于非承载式车身具有刚性车架而承载式车身车型没有,因此两种车型的生产装配工艺是截然不同的。在现有的汽车试制生产中,通常该两种车型各有一条装配线分别独立装配生产,建设成本及运维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装配线及装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车身装配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一种车辆装配线,包括导轨、以及沿所述导轨依次布置的内饰装配工位、底盘装配工位及车架装配工位,所述内饰装配工位中设有可在所述导轨上移动的内饰装配小车,所述内饰装配小车上设有分别对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进行支撑定位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底盘装配工位中设有位于所述导轨上方的车身吊具、用于驱动所述车身吊具升降运动的升降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沿所述导轨方向移动的水平驱动机构,所述车架装配工位中设有可在所述导轨上移动的车架装配小车、以及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方的车架翻转机构,所述车架装配小车上设有分别在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被所述车架翻转机构翻转前和翻转后进行支撑的第三支撑组件和第四支撑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装配工位还包括对称设于所述车身吊具两侧的两个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沿所述导轨方向依次布置的多组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位于不同高度且沿所述导轨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保护轨,所述车身吊具上设有用于抵靠所述保护轨的平衡轨。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保护轨的布置高度朝靠近所述车架装配工位的方向依次降低。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保护轨之间设有断口。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吊具包括顶板、多个立柱及多个托臂,所述多个立柱均匀设置于所述顶板底部,每一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一个所述托臂。
进一步地,所述托臂与所述立柱转动连接,所述托臂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托臂转动的定位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托臂上设有与车身底部的定位孔插接配合的定位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内饰装配小车前端和后端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内饰装配小车前端和后端的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车架装配小车前端和后端的第五支撑柱和第六支撑柱,所述第四支撑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车架装配小车前端和后端的第七支撑柱和第八支撑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和所述第四支撑柱分别与所述内饰装配小车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五支撑柱、所述第六支撑柱、所述第七支撑柱和所述第八支撑柱分别与所述车架装配小车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车辆装配方法,采用上述的车辆装配线,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85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