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66780.4 | 申请日: | 2020-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8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姜西娟;秦承群;石正阳;叶天;刘洋;殷玲;吕树卫;黎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65/28 | 分类号: | C08G65/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陈悦军;杨仁波 |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元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无机酸、双金属催化剂和第一部分低分子量聚醚的混合物中投入第一部分环氧化合物进行诱导、聚合,制得含有活性催化剂的聚醚多元醇中间体;
2)向所述聚醚多元醇中间体中投入第二部分环氧化合物,混合备用;
3)将第二部分低分子量聚醚投入所述步骤2)中制得的混合物,发生聚合反应;
4)根据制备所述聚醚多元醇的理论分子量所需的环氧化合物的用量,继续投入第三部分环氧化合物,发生聚合反应;
5)老化,脱除单体,获得所述聚醚多元醇;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环氧化合物的用量为使所述聚醚多元醇中间体的分子量大于所述第一部分低分子量聚醚的1倍且不超过其5倍;
基于所述第二部分环氧化合物和所述第三部分环氧化合物的总重量,步骤2)中所述第二部分环氧化合物用量为60-95wt%;
所述第一部分低分子量聚醚的用量为总低分子量聚醚重量的30-80%;
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低分子量聚醚的数均分子量为400-4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环氧化合物的用量为使所述聚醚多元醇中间体的分子量是所述第一部分低分子量聚醚的1.5-3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二部分环氧化合物和所述第三部分环氧化合物的总重量,步骤2)中所述第二部分环氧化合物用量为75-9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低分子量聚醚的数均分子量为400-3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在反应前对所述第一部分低分子量聚醚进行氮气置换、气提脱水,并且在步骤3)中,所述第二部分低分子量聚醚在加入前进行氮气置换、气提脱水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低分子量聚醚的用量为总低分子量聚醚重量的45-7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酸为磷酸、硫酸中的一种,或磷酸、硫酸按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所述双金属催化剂选自六氰钴酸锌型、六氰铁酸锌型和六氰钴酸钴型双金属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部分低分子量聚醚的重量,所述无机酸为30-300pp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部分低分子量聚醚的重量,所述无机酸为50-150pp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催化剂为六氰钴酸锌型双金属催化剂。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部分低分子量聚醚和所述第一部分环氧化合物的总重量,所述双金属催化剂为200-2000pp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部分低分子量聚醚和所述第一部分环氧化合物的总重量,所述双金属催化剂为400-1500pp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或第三环氧化合物为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混合物,当为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混合物时其中环氧乙烷的质量分数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678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