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热油炉的节能减排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66241.0 | 申请日: | 2020-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0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粤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N1/04 | 分类号: | F23N1/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谭志鹏 | 
| 地址: | 528137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范湖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油 节能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统 | ||
1.一种导热油炉的节能减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实时采集导热油炉的排放物中二氧化硫气体、氮氧化物气体、氧气、烟尘颗粒物的浓度数据;
S110:实时采集脉冲布袋除尘器的布袋温度的数据;
S200:分别计算出排放物中二氧化硫气体、氮氧化物气体、氧气、烟尘颗粒物的折算浓度;
S300:分别判断排放物中二氧化硫气体的折算浓度、氮氧化物气体的折算浓度、烟尘颗粒物的折算浓度是否超标;若二氧化硫气体的折算浓度超标,则执行步骤S310;若氮氧化物气体的折算浓度超标,则执行步骤S320;若烟尘颗粒物的折算浓度超标,则执行步骤S330;
S310:按固定比例增大鼓风机的运行频率,等待一定时间后,若布袋温度超出设定的温度范围,则按固定比例减少鼓风机的运行频率,直至布袋温度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若二氧化硫气体的折算浓度还没达标,则执行步骤S311;
S311:按固定比例增大引风机的运行频率,等待一定时间后,若布袋温度超出设定的温度范围,则按固定比例减少引风机的运行频率,直至布袋温度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若二氧化硫气体的折算浓度还没达标,则执行步骤S312;
S312:按固定比例调小煤闸门的开口度,等待一定时间后,若二氧化硫气体的折算浓度还没达标,则执行步骤S310;
S320:按固定比例减少鼓风机的运行频率,等待一定时间后,若氮氧化物气体的折算浓度还没达标,则执行步骤S321;
S321:按固定比例减少引风机的运行频率,等待一定时间后,若氮氧化物气体的折算浓度还没达标,则执行步骤S322;
S322:按固定比例调小煤闸门的开口度,等待一定时间后,若氮氧化物气体的折算浓度还没达标,则执行步骤S320;
S330:按固定比例调小鼓风机的运行频率,等待一定时间后,若烟尘颗粒物的折算浓度还没达标,则循环执行步骤S3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的节能减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10中,所述鼓风机的运行频率的增大比例为20%,所述鼓风机的运行频率的减少比例为2%,等待时间为4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的节能减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11中,所述引风机的运行频率的增大比例为8%,所述引风机的运行频率的减少比例为2%,等待时间为2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的节能减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12中,所述煤闸门的开口度的调小比例为4%,等待时间为2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的节能减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20中,所述鼓风机的运行频率的减少比例为8%,等待时间为3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的节能减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21中,所述引风机的运行频率的减少比例为6%,等待时间为2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的节能减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22中,所述煤闸门的开口度的调小比例为2%,等待时间为2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炉的节能减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30中,所述鼓风机的运行频率的调小比例为5%,等待时间为2min。
9.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导热油炉的节能减排控制方法的导热油炉的节能减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烟囱的多个气体浓度传感器、烟尘浓度传感器,多个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分别对应用于获取二氧化硫气体、氮氧化物气体和氧气的浓度数据;所述烟尘浓度传感器用于获取烟尘颗粒物的浓度数据;
设置在脉冲布袋除尘器的温度传感器,其用于获取布袋温度的数据;
PLC控制器,其分别与鼓风机、引风机、煤闸门电机、多个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烟尘浓度传感器相连接,且用于根据气体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烟尘浓度传感器所测数据控制所述鼓风机、引风机和煤闸门电机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粤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粤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62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