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空两栖跨介质多旋翼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62111.X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7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霍建文;李洁;王屹洲;朱华;谭立国;郭明明;刘满禄;张华;肖宇峰;汪双;梁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5/00 | 分类号: | B64C35/00;B64C1/00;B64D27/24;B64C27/20;B64C9/00;B63H21/17;B63H5/14;B63H2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杨浩林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栖 介质 多旋翼 飞行器 | ||
1.一种水空两栖跨介质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设置于所述机身内部的空中动力装置、及设置于所述机身两端的水下动力装置,所述机身中部设置有分别控制所述空中动力装置和水下动力装置运行的控制箱(21),所述控制箱(21)周围沿放射状均匀排布有多个通孔,所述空中动力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通孔内;所述机身包括机身底座(2)和机身顶盖(1),所述机身底座(2)和机身顶盖(1)通过边缘设置的紧固部件紧固连接并共同构成封闭蝶形结构;所述机身顶盖(1)内的通孔壁与机身底座(2)内的通孔壁(7)通过孔轴配合连接;所述控制箱(21)包括设置于机身底座(2)中心的空心圆柱体和一内置密封圈的水密法兰塞,所述空心圆柱体和水密法兰塞经孔轴配合并紧固连接,所述控制箱(21)外壁设置有用于外置防水设备接线的航空插(212);所述控制箱(21)外壁与通孔壁(7)之间的间隙区域设置有抽排水装置(22),所述抽排水装置(22)通过半圆形扣件(221)紧固连接于所述机身底座(2)的内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空两栖跨介质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中动力装置包括设置于通孔中心的径向机轴(41)及三叶螺旋桨(43),所述径向机轴(41)中部设置有电机槽(42),所述电机槽(42)内安装有无刷电机(45),所述三叶螺旋桨(43)安装于所述无刷电机(45)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空两栖跨介质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机轴(41)为空心直杆,且内部安装有A组电调(411),所述A组电调(411)两端分别与无刷电机(45)和控制箱(21)外壁的航空插(21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空两栖跨介质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刷电机(45)轴上段带有螺纹,所述三叶螺旋桨(43)与无刷电机(45)轴下段通过键连接,同时无刷电机(45)轴上段与内置螺纹的电机帽(44)配合,通过旋紧电机帽(44)将所述三叶螺旋桨(43)紧固连接于无刷电机(45)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空两栖跨介质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动力装置包括防水舵机(23)和涵道推进器(3);所述防水舵机(23)设置于机身左右两端面内侧,且与B组电调(34)一端相连,所述B组电调(34)另一端与控制箱(21)外壁的航空插(212)连接;所述涵道推进器(3)设置于机身左右两端面外侧,并通过防水舵机(23)控制其旋转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空两栖跨介质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舵机(23)通过L形舵机安装件(231)固定于机身底座(2)的安装平面(6),所述L形舵机安装件(231)一端与机身底座(2)紧固连接,其另一端与防水舵机(23)的自身安装孔紧固连接;所述防水舵机(23)的舵机轴通过机身底座两端面安装平面(6)中心开设的连接孔与设置于所述安装平面(6)的舵机臂(232)紧固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空两栖跨介质多旋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推进器(3)包括扇叶螺旋桨(31)、防水电机(32)及涵道(33),所述涵道(33)外表面通过涵道安装孔(331)与舵机臂(232)紧固连接,以受舵机臂(232)转矩控制绕水平轴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211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工艺设备
- 下一篇:一种存储池扩容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