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副任务的汽车驾驶员大脑视觉负荷评估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61779.2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1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吕植勇;何奇珂;赵裕;谭超;张开拓;游锦辉;王岩;胡一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40/00 | 分类号: | B60W40/00;B60W40/09;A61B5/16;A61B5/1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任务 汽车驾驶员 大脑 视觉 负荷 评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副任务的汽车驾驶员大脑视觉负荷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脑负荷测量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实时、客观地评估驾驶员大脑负荷,一种基于副任务的汽车驾驶员大脑视觉负荷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使模拟后车与驾驶员所在车辆同向运动,当模拟后车与驾驶员所在车辆间隔达到设定阈值时,判断驾驶员是否做出使车辆减速或加速动作;根据是否做出使车辆减速或加速的动作,在做出使车辆减速或加速的动作情况下的反应时间,发现模拟后车所用时间,眼动角速度及对模拟后车的颜色的识别是否正确,评估驾驶员大脑负荷。本发明所述方法实现了实时、客观地评价驾驶员大脑负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脑负荷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副任务的汽车驾驶员大脑视觉负荷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脑负荷测量方法主要分为工作绩效评估法、生理测量法和主观测量法三类,生理测量法通过测量脑电信号等生理特征来表现脑负荷,准确度高,但此类方法对仪器有较高要求且不能实时进行;主观测量是驾驶员对自身脑负荷进行自我评定,简单易用但不够客观;工作绩效评估法是以被测试者在完成某任务时的表现,作为脑负荷的衡量指标,反映了被测试者在某一环境中完成任务的能力,它分为主任务测量法和副任务测量法两种,对于汽车驾驶员而言,驾驶汽车是其主任务,而以驾驶汽车时的表现难以作为脑负荷的衡量标准,副任务测量法通过测量人们完成副任务的表现间接反映主任务的脑负荷大小,测量的是人脑剩余的工作能力,而人的视觉具有强适应性,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识别目标,基于人的视觉,使用副任务测量法测量驾驶员的脑负荷,是评价汽车驾驶员脑负荷的一种简单客观,并且可以实时进行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克服上述一种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副任务的汽车驾驶员大脑视觉负荷评估方法及系统。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副任务的汽车驾驶员大脑视觉负荷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模拟后车与驾驶员所在车辆同向运动,当模拟后车与驾驶员所在车辆间隔达到设定阈值时,判断驾驶员是否做出使车辆减速或加速动作;
获取驾驶员发现后车所用的时间及驾驶员发现后车时的眼动角速度,判断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对模拟后车的颜色的识别是否正确;
根据是否做出使车辆减速或加速的动作,在驾驶员做出使车辆减速或加速的动作情况下的反应时间,驾驶员发现模拟后车所用时间,驾驶员发现后车时的眼动角速度及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对模拟后车的颜色的识别是否正确,评估驾驶员大脑负荷。
进一步地,所述使模拟后车与驾驶员所在车辆同向运动,当模拟后车与驾驶员所在车辆间隔达到设定阈值时,判断驾驶员是否做出相应的使车辆减速或加速动作,具体包括,
使模拟后车与驾驶员所在车辆同向运动,当模拟后车与驾驶员所在车辆的间隔达到第一设定阈值时,判断驾驶员是否做出使车辆减速或加速的动作,当模拟后车与驾驶员所在车辆的间隔达到第二设定阈值时,判断驾驶员是否做出使车辆减速或加速的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副任务的汽车驾驶员大脑视觉负荷评估方法还包括,获取驾驶员做出使车辆减速或加速的动作情况下的反应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驾驶员是否做出使车辆减速的动作,具体包括,通过驾驶员是否踩刹车踏板或者松开油门踏板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做使车辆减速的动作;所述判断驾驶员是否做出使车辆加速的动作,具体包括,通过驾驶员是否踩油门踏板或者松开刹车踏板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做使车辆加速的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驾驶员发现后车时的眼动角速度,具体包括,使用公式
得到驾驶员发现后车时的眼动角速度,其中,lin为第n段眼动轨迹的弧长,sin为第n段的视距,t1in为眼动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17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