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导轨和吸盘自动扫查装置、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58082.X | 申请日: | 202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1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余超;季昌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N29/22;G01N29/24;G01N29/26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汤在彦 |
地址: | 10004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轨 吸盘 自动 装置 相控阵 超声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导轨和吸盘自动扫查装置、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设置有滑轨、导轨和橡胶吸盘的框架主体和固定在所述滑轨的轨道上的探头升降组件;所述探头升降组件的底部设置有探头楔块,所述探头楔块开设有用于对相控阵检测仪的探头进行限位的第一通孔,所述探头升降组件的顶部设置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上固定板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相抵,并在弹簧压缩状态时向所述下固定板和夹持腿施加一垂直向下的压力,以使所述相控阵检测仪的探头与待扫查物体的检测面紧密贴合;本申请能够实现对相控阵检测装置的有效固定,避免探头晃动,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导轨和吸盘自动扫查装置、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GIS(gas insulated substation)是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的英文简称。GIS由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互感器(CT、PT)、避雷器、母线、连接件和出线终端等组成,这些设备或部件全部封闭在金属接地的外壳中,在其内部充有一定压力的SF6绝缘气体,故也称SF6全封闭组合电器。
各厂家现阶段罐体材料以铝合金5A02-H112或5083牌号为主,部分罐体材料使用不锈钢或低碳钢。500kV以下电压等级罐体厚度一般为8mm,特高压罐体厚度从16mm至25mm不等。在国家电网公司金属专项技术监督方案中明确提出:新建变电工程每个厂家每种型号的GIS壳体按照纵缝10%(长度)进行抽检。检验标准依据NB/T 47013.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中相关要求。当焊接部位壁厚小于8mm时,建议参照NB/T47013.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中附录H中壁厚为8mm时的相关规定。焊接接头分类标准执行JB/T 4734-2002《铝制焊接容器》第10.1.6条要求,GIS壳体圆筒部分的纵向焊接接头属A类焊接接头,超声检测不低于Ⅱ级合格,由此可见,市场对GIS壳体的焊接缝有着严格的要求。
GIS壳体的对接焊缝焊接一般采用手工的钨极氩弧焊,自动化焊接采用MIG焊,GIS焊缝容易出现气孔、未焊透、未熔合、裂纹等缺陷,在运行期间由于工作应力可能会开裂,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应及时定期的对GIS壳体进行无损检测,及时排除隐患。
在现有技术中,对GIS壳体对接焊缝检测一般采用常规A超检测技术,由于铝焊缝衰减较小,因此宜选用较高频率检测,一般选用5.0MHz。考虑GIS壳体厚度8mm~25mm,属于薄板,为了有效检出坡口未熔合,应尽量使波束轴线与坡口面垂直,所以探头一般选用70°短前沿探头。晶片尺寸一般选用8×8mm规格的晶片。但常规超声检测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GIS壳体的焊缝缺陷方向不定,但是常规超声探头折射角固定,因此并不能保证一直是缺陷的最佳检测角度,可能导致缺陷信号比实际小或者检测不到缺陷;
2.由于GIS壳体很薄,大多数只有8mm厚,因此A扫信号识别难度很大,缺陷信号容易淹没在初试脉冲信号里,导致漏检;
3.由于常规A超检测时需要前后移动探头,而GIS壳体又带有曲率,前后移动过程中探头和壳体之间耦合不好,也会导致缺陷漏检。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带导轨和吸盘自动扫查装置、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及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带导轨和吸盘自动扫查装置、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及系统,能够实现对相控阵检测仪器的有效固定,避免探头晃动,保证检测中探头与检测面之间的紧密贴合,简化人工操作流程,提高检测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扫查装置,包括:
设置有滑轨的框架主体和固定在所述滑轨的轨道上的探头升降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80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