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油水井压力耦合分析的低效水循环矿场识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53288.3 | 申请日: | 2020-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0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严科;杨圣贤;郭振海;崔文富;王风华;吴媛媛;于英霞;王本哲;冯益富;王春翠;任国锋;吴乐忠;金英;邢新亚;李先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 |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6;E21B47/10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油水 压力 耦合 分析 低效 水循环 矿场 识别 方法 | ||
1.基于油水井压力耦合分析的低效水循环矿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油水井压力耦合分析的低效水循环矿场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1,划分低效水循环分析单元;
步骤2,确定低效水循环油水井间压力分布规律及判别界限;
步骤3,监测水井静压水平及压降规律;
步骤4,监测油井静压水平;
步骤5,对低效水循环分析单元内所有油、水井的实测静压水平进行构造校正;
步骤6,绘制低效水循环分析单元油水井压力耦合分析图,识别存在低效水循环的油水井对;
步骤7,综合确定低效水循环油水井对中的水窜层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油水井压力耦合分析的低效水循环矿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根据油藏井网布局及油水井对应关系,以油井为中心划分低效水循环分析单元,将油藏井网布局及油水井对应关系分为行列注水井网、规则面积注水井网、边部注水井网、不规则点状注水井网四种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油水井压力耦合分析的低效水循环矿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根据注采井网类型的不同,分别以油井为中心,以与之对应的一线水井为边界,划分低效水循环分析单元,注采井距大于400m的水井不划入低效水循环分析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油水井压力耦合分析的低效水循环矿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开展低效水循环渗流特征分析,明确油水井间发生低效水循环时的压力分布规律,确定低效水循环的压力判别界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油水井压力耦合分析的低效水循环矿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收集油藏地质、开发动态基础参数,包括渗透率k、单井日产液量Q、流体粘度μ、注采井距L、储层厚度h,利用储层流体渗流指数公式计算油水井间压力分布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油水井压力耦合分析的低效水循环矿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油水井间压力分布计算公式为:
式中,dp/dr为压力梯度,MPa/m;k为储层渗透率,10-3μm2;Q为单井日产液量,t/d;μ为流体粘度,mPa·s;L为注采井距,m;h为储层厚度,m;r为油水井间任意位置,m;π为圆周率,n为渗流指数;
上式中,渗流指数n的范围为:1.0n0.5;当渗流指数n为1时,油水井间渗流方式为常规达西渗流,不存在低效水循环;当渗流指数n为介于0.5和1之间时,油水井间渗流方式为不同程度的非达西渗流,且渗流指数越小,非达西渗流程度越高,低效水循环越严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油水井压力耦合分析的低效水循环矿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以油水井间距离r为横坐标,井间压力P为纵坐标,绘制压力分布图版;根据油水井间压力分布图版,明确低效水循环状态与常规渗流状态在压力分布上的差异:当存在低效水循环时,水井端近井地带压力降落迅速,压力曲线较常规水驱变陡,井底地层压力低于常规水驱;油井端近井地带压力恢复迅速,压力曲线较常规水驱变陡,井底地层压力高于常规水驱;低效水循环油水井间压力变化趋缓,油、水井的井底静压接近,渗流阻力减小,井间驱替压力梯度小于常规水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油水井压力耦合分析的低效水循环矿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以渗流指数n=0.9,距油井端50m处的井底压力为低效水循环油井端静压界限,以渗流指数n=0.9,距水井端50m处的井底压力为低效水循环水井端静压界限,以油井端、水井端静压界限差值△MPa为低效水循环压力判别界限;当分析单元内油、水井端静压差值大于△MPa时,反映该油水井间属于常规渗流,未发生低效水循环;当分析单元内油、水井端静压差值介于0MPa-△MPa时,反映该油水井间存在低效水循环,且静压差值越小,低效水循环越严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328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