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干姜的方法及得到的干姜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449277.8 申请日: 2020-05-25
公开(公告)号: CN113712166A 公开(公告)日: 2021-11-30
发明(设计)人: 高伟;卢庆国;连运河;魏占姣;齐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L19/10 分类号: A23L19/10
代理公司: 北京华创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8 代理人: 彭随丽
地址: 057250 河***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制备 干姜 方法 得到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干姜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干姜,属于农产品加工领域。将生姜原料在第一温度烘干至水分含量在20‑40%;以及在第二温度烘干至水分含量≤12%;所述的第一温度较第二温度高75℃以上;所得的干姜产品外观良好,有效成分损失小。本发明具有干姜片加工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综合经济效益较高。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干姜的方法及制备得到的干姜。

背景技术

干姜来源于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抗氧化、抗炎以及解热的功效。其有效成分主要为姜辣素和挥发油2大类。干姜在医药、香辛料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据统计,每年干姜的生产加工量能达到几十万吨,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

传统干姜加工方式为烘烤法,即采用土炕对鲜姜(片)进行烘烤,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由于温度相对较难控制,为使干姜(片)受热均匀,需每隔一段时间翻动1次,且主要依靠人力实施,存在易烤糊、温度不易控制和加工时间长等缺点。CN107158326A公开了一种姜黄的加工方法,其先将冲洗后的姜黄置于平炕上进行烘烤;然后将烘烤后的姜黄继续进行烘房烘烤;之后将烘烤后的姜黄撞皮并对撞皮处理后的姜黄加水上色;之后,仍需将加水处理后的姜黄置于平炕上烘烤。

此外,由于采用煤作为热源,容易对干姜产品质量造成影响,虽然有部分厂家,采用热空气等热源对鲜姜进行烘干,避免了传统燃料对干姜产品的污染,但同样存在加工时间长、处理量小以及成本高的缺点。CN1596725A提供了一种生姜的无硫加工方法,所述方法是将生姜置于烘箱内,从烘箱下部通入60~80℃清洁热空气,热空气循环将姜黄或生姜中的水分带走,烘干生姜。另外,CN108576815A公开了一种姜黄粉的加工方法,其将得到的姜黄片放入到低温真空烘箱内,抽真空后在盘管内通入热水以控制低温真空烘箱温度,低温真空烘箱内温度升至50-60℃后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关闭所述低温真空烘箱内的热水阀门,同时打开冷水阀门,使得25-30℃的常温水通入到盘管内以降低低温真空烘箱温度,当温度低至30-40℃后通过空气,同时打开低温真空烘箱盖体并将姜黄片放入到研磨机内磨粉。上述技术存在着工艺流程复杂、耗时长、生产成本高等缺陷。

为解决干姜(片)生产中的难题,先后有不同学者采用微波、红外、鼓风干燥等现代干燥方式对鲜姜烘干制备干姜(片)进行了研究。CN102721271A公开了一种生姜快速烘干装置,包括机身、流化床和贯穿机身的生姜输送网带;所述机身依次分为短波红外加热区、中波红外加热区和远红外加热区,所述短波红外加热区内上方设有短波红外加热管组,中波红外加热区内上方设有中波红外加热管组,远红外加热区内上方设有远红外加热管组,所述远红外加热区上方开有进风口,短波红外加热区和中波红外加热区上方分别开有出风口;所述流化床包括床身和风机,风机与床身连通,床身上开有吹风孔,所述流化床的床身位于短波红外加热区和中波红外加热区内并且紧靠生姜输送网带下方。其采用红外加热与流化床以及热风循环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了快速烘干生姜的目的,同时能防止生姜变色。但通过所述工艺烘干得到的最终产品外观形状不好,会发生翘曲、蜷缩等变形。

然而,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干燥技术虽产热相对稳定,但持续加热可能使干姜(片)在干燥过程中出现外表水分散出过快与内部水分层形成间断的情况,从而影响干姜(片)的品质及外观,且微波、红外干燥不易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另外,CN106615572A公开了一种芒果干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包括(1)筛选和清洗;(2)去皮/蒂;(3)切片;(4)浸泡;(5)第一次腌制;(6)抽真空;(7)煮制;(8)第二次腌制;(9)高温烘烤:先于60-65℃的温度下高温烘烤两次,第一次烘烤4-5小时,第二次烘烤3-4小时;(10)低温烘烤:于22℃-28℃的温度下低温烘烤两次,每次烘烤13-15小时;(11)拌粉:将步骤(10)干燥的芒果果肉进行拌糖粉。其原料芒果与生姜差异明显,且对产品的要求和用途也显著不同,具体的加工流程及工艺更是不同,因而难以将其加工工艺用于生姜的加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92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