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夏秋茶中茶多糖、茶氨酸和咖啡碱联产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42000.2 | 申请日: | 2020-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3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冯自立;赵正栋;汪凤臣;陈旺;屈义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理工大学;陕西萃程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C07C231/24;C07C237/06;C07D473/1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徐云侠 | 
| 地址: | 723099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夏秋茶中茶 多糖 氨酸 咖啡碱 联产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夏秋茶叶中茶多糖、茶氨酸和咖啡碱联产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夏秋季茶叶原料预处理、提取浓缩、醇沉、脱色除杂、树脂柱层析、高压制备色谱纯化、浓缩干燥,最终获得高纯度的茶多糖、茶氨酸和咖啡碱。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工艺绿色环保,成本低廉,产品质量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夏秋茶中茶多糖、茶氨酸和咖啡碱联产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食品和保健品之一,多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研究表明,茶叶中功能性成分主要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和咖啡碱。茶多酚具有抗菌消炎、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同时也具有较强的防癌抗癌和抗衰老作用。茶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调节免疫、抗凝血、抗血栓、抗氧化等生物活性。茶氨酸具有调节脑内神经传达物质的变化、降血压等作用。咖啡因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这些化合物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茶多糖是茶叶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目前生产茶多糖的方法主要为水提醇沉法、酸碱提取法、酶解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其中水提醇沉法是茶多糖生产的主要方法之一,特点是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缺点是产品纯度不高,收率较低。酸碱法和酶解法能显著提高多糖的提取率,但是产品中杂质较多,后续纯化较为困难,且会有部分多糖结构破坏。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能大幅度提高多糖的提取率,生产工艺绿色环保,是茶多糖提取较好的生产方法。
茶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树脂层析法、膜分离法、萃取结晶法,其中树脂层析法选择合适的树脂是分离茶氨酸的关键,该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但是生产周期长,会产生较多的酸碱废液。膜分离法绿色环保,操作简单,但是茶氨酸的得率与纯度整体水平不高。萃取结晶法简单方便,所得茶氨酸纯度较高,但是茶氨酸收率较低,且有有机溶剂残留,影响产品质量。
咖啡碱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吸附分离法、升华法和萃取结晶法。其中吸附分离法主要用到的吸附材料有硅藻土、活性炭、大孔吸附树脂等,吸附法生产咖啡碱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是使用溶剂量大,会产生较多的酸碱废水。升华法生产咖啡因具有步骤少,操作简单,产品纯度高等优点,但是产品在升华过程中的定向收集比较困难,同时咖啡因中往往会混有部分焦油,影响产品质量。萃取结晶法是咖啡碱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产品纯度高等优点,缺点是有机溶剂残留较为严重。
以上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缺点或不足,特别是主要针对某一种化合物进行纯化制备,很少兼顾其他化合物同时生产,因此造成了一些原料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
基于此,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夏秋茶中茶多糖、茶氨酸和咖啡碱的联产制备方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整个过程只使用了安全无毒或低毒的溶剂水、乙醇、甲醇和乙腈,生产工艺绿色环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为茶多糖、茶氨酸和咖啡碱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夏秋茶中茶多糖、茶氨酸和咖啡碱的联产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生产某一种产品,原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产品溶剂残留严重,产品纯度低、质量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夏秋茶中茶多糖、茶氨酸和咖啡碱联产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茶叶预处理:夏秋茶叶杀青后干燥,粉碎备用;
步骤2,提取浓缩:将预处理后的夏秋茶叶粉末用溶剂提取多次,过滤、浓缩得夏秋茶叶提取物水溶液;
步骤3,醇沉:向上述夏秋茶叶提取物水溶液中加入高浓度乙醇溶液,静置,过滤得茶多糖粗品,滤液主要为茶氨酸和咖啡碱类化合物;
步骤4,脱色:茶多糖粗品经脱色除杂可得茶多糖精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理工大学;陕西萃程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理工大学;陕西萃程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20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