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测距系统的出光光轴调节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40063.4 | 申请日: | 2020-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8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陆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徕得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S7/481 | 分类号: | G01S7/481;G01S17/48;G01B11/02;G01C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崔熠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测距 系统 光轴 调节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测距系统的出光光轴调节方法及装置,属于激光测距技术领域。出光光轴调节方法包括:可见光源出射可见光束至反射镜,以使可见光束经反射镜反射至可见光源的出射点,其中,可见光束在反射镜上的光斑与中心孔的几何中心在反射镜上的正投影重合;卸载反射镜,并安装准直镜于聚光镜的中心孔内;激光器发射光束,光束经准直镜的光轴出射;调节准直镜的光轴倾角,以使激光器发射的光束的光斑位于以可见光源的出射点为中心的预设范围内。本发明提供的激光测距系统的出光光轴调节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准直镜的调节精度,减小激光测距系统的出射光与聚光镜的光轴的夹角,从而减小激光测距系统的出射光与聚光镜的光轴同轴设置的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测距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激光测距系统的出光光轴调节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激光测距中,通过激光来照亮目标物,激光在目标物的表面形成漫反射后,部分后向散射光沿原路返回,到达聚光镜并进行汇聚以被光电传感器接收。通过出射光和接收光触发的时间点得到时间差,乘以光速便可以计算目标物的距离。
为了能够具有相对较高的测量精度,激光测距系统可以设置为出射光与聚光镜的光轴同轴的光学结构。但是,目前的激光测距系统,准直镜的光轴的调节精度较低,经准直镜准直后的出射光与聚光镜的光轴之间同轴设置的误差较大,导致激光测距系统的聚光镜汇聚回光之后的光斑较大,距离测量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测距系统的出光光轴调节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准直镜的调节精度,减小激光测距系统的出射光与聚光镜的光轴之间的夹角,从而减小激光测距系统的出射光与聚光镜的光轴同轴设置的误差。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激光测距系统的出光光轴调节方法,应用于激光测距系统的出光光轴调节装置,激光测距系统包括具有中心孔的聚光镜、以及设置于中心孔内的准直镜,出光光轴调节装置包括可见光源、反射镜以及激光器,反射镜被配置于聚光镜的平面端且覆盖聚光镜的中心孔;该方法包括:
可见光源出射可见光束至反射镜,以使可见光束经反射镜反射至可见光源的出射点,其中,可见光束在反射镜上的光斑与中心孔的几何中心在反射镜上的正投影重合;
卸载反射镜,并安装准直镜于聚光镜的中心孔内;
激光器发射光束,光束经准直镜的光轴出射;
调节准直镜的光轴倾角,以使激光器发射的光束的光斑位于以可见光源的出射点为中心的预设范围内。
可选地,出光光轴调节装置还包括调节台,可见光源出射可见光束至反射镜,以使可见光束经反射镜反射至可见光源的出射点,包括:
可见光源向反射镜出射可见光束;
调节台以可见光源在反射镜上的光斑为中心转动调节聚光镜,以使反射镜反射的可见光束在可见光源上的光斑与可见光源的出射点重合。
可选地,出光光轴调节装置还包括光电传感器、固定装置和反射板,调节准直镜的光轴倾角,以使激光器发射的光束的光斑位于以可见光源的出射点为中心的预设范围内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反射板接收并反射经准直镜的光轴出射的激光器的光束;
光电传感器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反射板反射的光束经聚光镜汇聚后的光斑沿第一方向所在直线扫过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接收聚光镜汇聚后的光斑并转化为电信号,其中,第一方向与准直镜的光轴垂直;
若聚光镜汇聚后的光斑扫过光电传感器的扫描长度小于预设值,则固定装置固定准直镜于聚光镜的中心孔内。
可选地,光电传感器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反射板反射的光束经聚光镜汇聚后的光斑沿第一方向所在直线扫过光电传感器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徕得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徕得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00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