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线粒体分子标记鉴定茶蚜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4625.4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8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蒲德强;刘虹伶;刘超;伍兴隆;肖科军;陈宇;罗曦;毛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张雪 |
地址: | 610066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线粒体 分子 标记 鉴定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线粒体分子标记鉴定茶蚜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该分子标记包括以下引物:F:5’‑TGGAACAGGAACAGGATGAACT‑3’;R:5’‑ACTCCTGTTAATCCTCCGATTGT‑3’;该线粒体分子标记具有稳定性好、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并且经过扩增后的条带清晰易读,可有效应用于茶蚜鉴定、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评价与系统发育研究等领域,为茶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新的工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线粒体分子标记鉴定茶蚜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对茶蚜全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分析。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又称为茶二叉蚜,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主要取食茶树嫩稍部分,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茶蚜广泛分布于我国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和西南茶区四大茶区,在国外分布于印度、肯尼亚、日本等主要产茶国。茶蚜在春季和秋季对茶园进行大面积危害,危害行为为聚集在茶梢嫩芽、嫩叶刺吸汁液,当口针插入茶树时体内分泌唾液,破坏茶树正常的生理代谢,最终导致芽叶萎缩、生长停滞,制成的干茶香气低、滋味淡、汤色混浊,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与品质。
虽然茶蚜危害严重,但是目前采用的预防和防治方式主要是通过化学药剂进行处理,化学药剂的使用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使用容易造成化学药物残留,并且茶蚜还可能产生抗药性,目前为止没有很好的预防方式。
生物预防病虫害是一种有效且环保的方式,但是一直以来对于茶蚜自身的遗传信息的研究却少有研究和报道,使得如何利用生物信息防治茶蚜的危害受到极大限制。
基于茶蚜严重危害,严重影响茶叶种植业的发展,开展茶蚜的品种鉴定、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评价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均有重要意义,然而上述工作都依赖于多态性高,重复性好、标记稳定、带型清晰易判读的分子标记的开发。基于此,发明人首次对茶蚜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以确定其在蚜科家族中的地位。这为后期茶蚜的鉴定,以及生物防治茶蚜危害茶树提供了理论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线粒体分子标记鉴定茶蚜的方法及其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分子标记挑选的引物扩增稳定、电泳条带清晰易判读,并且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可有效用于柑橘潜叶蛾鉴定、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评价及系统发育研究领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简单茶蚜的线粒体分子标记,包括以下引物:
F:5’-TGGAACAGGAACAGGATGAACT-3’;
R:5’-ACTCCTGTTAATCCTCCGATTGT-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线粒体分子标记鉴定茶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供试样品中的DNA;
(2)采用上述的线粒体分子标记对供试样品的模板DNA进行PCR,获取PCR扩增产物;
(3)对所得PCR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对电泳检测结果通过分析基本核心SSR结果,确定供试样品的品种。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扩增体系20μL,包括:5×FastPfuBuffer4μL、2.5mM dNTPs2μL、5μM引物各0.8μL、DNA聚合酶0.4μL、DNA模板10ng,加水补充至20μL;
扩增程序:95℃5min,95℃30s,55℃30s,72℃45s,35个循环;72℃10min,10℃保存。
进一步地,步骤(3)中,采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46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