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境刺激与客体适应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3164.9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3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董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云鹏 |
主分类号: | G16H20/70 | 分类号: | G16H20/70;G16H50/30;G16H50/70 |
代理公司: | 昆明普发诺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9 | 代理人: | 葛玉军 |
地址: | 51805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境 刺激 客体 适应 分析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刺激与客体适应分析系统,涉及环境刺激与客体适应分析技术领域。通过依次向被测对象呈现刺激,并采集被测对象在各刺激下产生的内能;逐次进行六“欲”的评估;对七情物质基础进行评估,及通过组合所出现的七情状态;通过损伤与修复的评估,可以评估环境的动态适应性的方法,对环境适应性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损伤与修复的方法和方式,以期待更加适应环境;最终,形成一个条件链条下,是否适应环境,和进行干预作用下产生更加适应环境的状态。通过分析系统显示数据、分析结果、干预方法和方式、逻辑链和预测结果。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环境刺激与客体适应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境刺激与客体适应分析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人们对七情六欲已经有了几千年的认识。然而,一直停留在哲学的基础上不能前进。现代的机器人也无法突破“七情和六欲”的问题。在管理上,总是遇到“知人知面不知心”的尴尬局面,故而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上去分析视、听、嗅、感知、味觉数据,以期待评估出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和需求,从而评估出客观的“希望值”,从而解决了哲学层面的“七情六欲”问题,以及机器人不可逾越的瓶颈问题;也为用人单位提高效率提供管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境刺激与客体适应分析方法和系统,解决在一定条件下,客体被动与主动地适应环境刺激能力的评估及表现形式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境刺激与客体适应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依次向被测客体呈现刺激,所述刺激包括引起视觉、听觉、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感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知觉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皮肤感知觉包括机械感知觉、化学感知觉、温度感知觉、辐射感知觉中的至少一种;
2)依次采集被测客体在各刺激下的反应数据,所述反应数据包括:在刺激下的反应时间、反应范围和反应“能动性”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反应“能动性”包括反应性质、强度、浓度和能量;依次采集判断依据包括采集接受刺激前后被测对象的面部表情、四大生命体征数据以及被测对象对检测询问的回答;
3)环境刺激的分析:包括环境客观存在和环境对客体的作用分析;
其中在刺激标准单位值确定后,进行环境客观存在分析:包括分析视觉、听觉及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差感觉所产生的环境刺激的能量;嗅觉和味觉上的化学能;在皮肤感知觉上,压力、压强、冷热、酸碱、电磁辐射变化的能量;其中,嗅觉的化学能是通过化学方程式评估,而味觉及皮肤感知觉则是直接评估客体受到作用后产生的内能;
在刺激标准单位值确定后,进行环境对客体的作用分析:依次分析视觉和皮肤感知觉中辐射的电磁波、听觉的声波、呼吸时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差、嗅觉和味觉以及皮肤感知的化学物质、热能和机械能的变化刺激客体时,客体产生的内能;评估客体的损伤与修复,通过求取环境刺激数据线性评估方程来判断各相关因素的贡献量,确定损伤与修复的贡献值;应用血压求取损伤程度和应用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差求取修复能力,并且结合“系统基础代谢标准”;将贡献值的正负相关性与损伤和修复结合起来,判断出客体的损伤与修复的趋势;其中客体内能包括“内能分析法”分析客体产生的能量和呼吸做功;
4)进行视觉、听觉、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差感觉、嗅觉、味觉、皮肤感知觉心理反应和欲值评估;根据步骤3)中血压评估的能量及呼吸做功值与“系统基础代谢标准”相比较,应用“正态分布Z区间的评估法”,进行概率范围分布的比较,评估损伤与修复,进一步的,反应出客体的损伤与修复的变化程度的评估;
5)七情的评估:进一步的,依据在客体产生总能量的大小,呼吸频率和心跳频率的比值,以及持续反应的时间、空间和反应“能动性”,所表现出来的形式评估客体的七情表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云鹏,未经董云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31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