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32819.0 | 申请日: | 2020-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7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和志;郑甲佳;刘声树;张荣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卞静静 |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施工 应急 救援 智能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包括:多个定位基站,其沿施工隧道纵深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于地上,所述定位基站外设置有保护装置;多个定位芯片,所述定位芯片与所述定位基站相适配,每一定位芯片设置于一安全帽上;救生舱,其放置于所述施工隧道掌子面的后方,所述救生舱上设置有前舱门和后舱门,所述后舱门为圆形,所述后舱门边缘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定位传感器;救援通道,其截面为圆形,所述救援通道基于所述定位传感器所反馈的位置信息,从塌方体外部插入至塌方体内部且与所述后舱门对接。本发明在现有基站的外部设置强保护措施,避免基站受到土石砸损,保证施工人员被困后能及时向外传送位置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安全问题出现于软弱围岩等不良地层中。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由于地质条件差、地表覆土浅或隧道下穿(建)构筑物等不利因素,施工中极易发生变形和塌方等灾害。近年来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事故频发,造成设备、人员损失惨重,社会影响极大。事后调查发现,超过70%的塌方发生在隧道掌子面后方一定距离,塌方发生后掌子面施工人员被困住,如果塌方范围波及至掌子面或不及时救援,极易导致被困人员遇难。因此,采用何种设备确保掌子面施工人员的安全是隧道施工、尤其是暗挖法修建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一些救援系统通过设置基站和设置于安全帽上的定位芯片来采集隧道中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然而基站并未设置保护措施,发生塌方事故时基站容易遭到隧道中落下的土石砸损,因此需要设置具有一些卸压措施的基站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在现有基站的外部设置强保护措施,避免基站受到土石砸损,保证施工人员被困后能及时向外传送位置信息。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28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