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32819.0 | 申请日: | 2020-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7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和志;郑甲佳;刘声树;张荣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卞静静 |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施工 应急 救援 智能 系统 | ||
1.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定位基站,其沿施工隧道纵深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于地上,所述定位基站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材质为钢材,所述底板上板面覆设有弹性橡胶板,所述定位基站设置于所述弹性橡胶板上,所述定位基站外罩设有长方体状的钢筋笼,所述弹性橡胶板上开设有与所述钢筋笼下端钢筋数量和位置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钢筋笼下端钢筋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焊接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钢筋笼顶部中心设置有圆柱状的容器,所述容器顶面敞口,所述容器内底上同轴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高度低于所述容器高度,所述内筒外径小于所述容器内径,所述内筒内承放有气体发生剂,所述容器内在内筒上方设置有隔膜,以将容器内分隔为上部和下部,所述隔膜上承放有气体引发剂,所述容器内接近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水平的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容器过盈配合,所述推板下板面设置有用于刺破隔膜的尖刺,所述尖刺下端呈箭头状且高于隔膜,所述容器顶部同轴设置有用于抵住推板的挡环,所述钢筋笼顶部位于容器两侧还各设有一竖直的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下部直径大于上部直径,所述第一导柱下部高度低于所述容器高度,一水平的第一承压板上设置有与两第一导柱上部相匹配的两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承压板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两第一导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承压板规格与所述底板相同,所述第一承压板中心还设置有与所述容器外径匹配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承压板上方设置有第二承压板,所述第二承压板规格与所述第一承压板相同,所述第二承压板上开设有与两第一导柱上部相匹配的两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承压板通过所述第四通孔与两第一导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承压板下板面设置有正对所述推板的推杆,所述第二承压板与第一承压板间设置有第一弹簧,当所述第一弹簧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一承压板位于第一导柱下部顶端,所述容器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承压板接近所述第一导柱上部顶端,所述推杆远离所述推板,当所述第一弹簧完全向下压缩时,所述第二承压板接近所述第一承压板,所述推杆抵推所述推板和尖刺刺破所述隔膜;所述钢筋笼每一侧面中部区域均设置有两水平的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后部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导柱前部直径,所述钢筋笼每一侧面的两第二导柱上设置有竖直的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所述第三承压板上设置有与两第二导柱前部相匹配的两第五通孔,所述第三承压板通过所述第五通孔与两第二导柱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承压板上设置有与两第二导柱前部相匹配的两第六通孔,所述第四承压板通过所述第六通孔与两第二导柱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承压板规格与所述第三承压板相同,所述第四承压板与所述第三承压板间设置有第二弹簧,当所述第二弹簧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三承压板位于第二导柱后部前端,所述第四承压板接近所述第二导柱前部前端,当所述第二弹簧完全向后压缩时,所述第四承压板接近所述第三承压板;其中,每一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的左右两端均呈梳齿状,所述钢筋笼每一侧面的第三承压板与相邻侧面的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交错衔接,所述钢筋笼每一侧面的第四承压板与相邻侧面的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交错衔接;其中,所述第一承压板、四块第三承压板及所述钢筋笼外壁间的区域设置有气囊,所述容器处于第一承压板下方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通过气管与所述气囊密封连接,以在尖刺刺破隔膜后气体引发剂与气体发生剂接触产生气体灌注气囊;
多个定位芯片,所述定位芯片与所述定位基站相适配,每一定位芯片设置于一安全帽上;
救生舱,其放置于所述施工隧道掌子面的后方,所述救生舱上设置有前舱门和后舱门,所述后舱门为圆形,所述后舱门边缘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定位传感器,所述救生舱内还设置有备用电源、供氧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
救援通道,其截面为圆形,所述救援通道基于所述定位传感器所反馈的位置信息,从塌方体外部插入至塌方体内部且与所述后舱门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舱门所在门洞外设置有外筒,所述后舱门与所述外筒间隙配合,所述救生舱内接近后舱门处设置有竖直的隔离板以分隔出靠近后舱门的空间,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圆形的且与外筒同轴的第二门洞,所述第二门洞直径大于所述后舱门直径,所述隔离板背对后舱门的板面上铰接有可覆盖第二门洞的隔离门,所述隔离门中心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后舱门正对救生舱内的板面中心固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螺纹孔匹配,所述螺杆穿过螺纹孔且连接一手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施工应急救援智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均为高强度塑料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281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