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氧离子标准源补气装置及补气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9992.5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7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军;李晓光;刘俊杰;潘浩;李海军;骆莹;黄铭;宋汇涓;陈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圣通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1/02 | 分类号: | F17D1/02;F17D3/01;F16L41/03;G01N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4 | 代理人: | 张文;苗丽娟 |
地址: | 100744 北京市密云区鼓楼东大街3号山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标准 补气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氧离子标准源补气装置及补气方法。该补气装置包括:供气模块、质量流量控制器、补气接头和气体管道;供气模块的出气口通过气体管道与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通,供气模块用于提供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气体管道与补气接头连通,补气接头还能够与负氧离子检测仪器的采样进气口和负氧离子标准源的出气口连通。本发明的负氧离子标准源补气装置及补气方法通过提供流量可调的补充气体,能够实现不同工作流量的负氧离子检测仪器和负氧离子标准源的配对使用,保证负氧离子检测仪器的校准精度,提高校准后的负氧离子检测仪器的测量精度,同时还能够节省设备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氧离子标准源补气装置及补气方法。
背景技术
负氧离子是空气中带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和轻离子团的总称,又称为空气负离子,负氧离子的浓度检测通常采用负氧离子检测仪器实现。为保证负氧离子的浓度检测精度,负氧离子检测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校准。
目前,在进行负氧离子检测仪器的校准时,需要利用负氧离子发生器作为负氧离子标准源,以向负氧离子检测仪器提供标准浓度的负氧离子,从而完成负氧离子检测仪器的校准。为保证负氧离子检测仪器的校准精度,要求负氧离子检测仪器的工作流量与负氧离子标准源的工作流量尽可能一致。然而,现有的负氧离子检测仪器的工作流量较大,通常为8L/min~20L/min,而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工作流量较小,通常为0.3L/min~2L/min,当采用与负氧离子检测仪器的工作流量不同的负氧离子发生器作为校准时的负氧离子标准源时,无法保证校准精度,可能导致校准后的负氧离子检测仪器在后续使用时会出现测量偏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氧离子标准源补气装置及补气方法。
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氧离子标准源补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供气模块、质量流量控制器、补气接头和气体管道;
所述供气模块的出气口通过所述气体管道与所述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供气模块用于提供气体,所述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气体管道与所述补气接头连通,所述补气接头还能够与负氧离子检测仪器的采样进气口和负氧离子标准源的出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在上述负氧离子标准源补气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三通接头,所述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三通接头的一个接头连通,所述补气接头上开设有正交布置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四接头正对,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三接头正对,所述三通接头的另外两个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第三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接头能够与所述负氧离子标准源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四接头能够与所述负氧离子检测仪器的采样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在上述负氧离子标准源补气装置中,所述补气接头的所述第一接头上安装有金属管,所述金属管的外端用于连接所述负氧离子标准源的出气口,所述金属管的内端口与所述第四接头的内端口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在上述负氧离子标准源补气装置中,所述金属管采用铝合金制备。
进一步地,在上述负氧离子标准源补气装置中,所述补气接头采用尼龙制备。
进一步地,在上述负氧离子标准源补气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供气模块的出气口和所述质量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通。
进一步地,在上述负氧离子标准源补气装置中,所述质量流量控制器上设置有显示仪,所述显示仪用于显示所述质量流量控制器的流量。
进一步地,在上述负氧离子标准源补气装置中,所述供气模块为氮气瓶。
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补气方法,所述补气方法利用上述的负氧离子标准源补气装置实现,包括:
确定负氧离子检测仪器和负氧离子标准源的工作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圣通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圣通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99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