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品防伪系统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26389.1 | 申请日: | 2020-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3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汉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速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K17/00;G06F21/32;G06F16/2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 地址: | 215301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同丰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基于 联网 技术 物品 防伪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防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品防伪系统的方法,包括RFID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用户终端、厂家后台管理系统,所述RFID读写器将物品防伪信息写入RFID电子标签。通过本方案只有在物品防伪信息和识别的图形码均正确的情况下才能判断为真物,即进行了多重验证,实现造假难的目的,降低厂家产品被假冒的风险,保护消费者的同时保护生产者利益,通过在记录模块向厂家管理端实时传输记录查询数据,帮助厂家判断是否存在假货风险,通过登录模块记录的用户信息和定位模块获取的查询用户的位置信息,帮助厂家获取产品流向,帮助厂家追根溯源,辅助打假,降低防伪打假难度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品防伪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多个物品的网络,从而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目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市场产品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但以此同时出现的问题日益明显,伪造、假冒产品越来越多,窜货现象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带来了较大的麻烦。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品防伪系统的方法,解决了目前伪造、假冒产品越来越多,窜货现象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带来了较大的麻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品防伪系统的方法,包括RFID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用户终端、厂家后台管理系统,所述RFID读写器将物品防伪信息写入RFID电子标签,所述RFID电子标签为独立存在、贴附于物品表面或结合于物品之上,所述RFID读写器根据密钥算法为每一个RFID电子标签设定不同的访问密码,防止有人企图修改标签内部的数据,所述RFID读写器还将所述物品防伪信息通过互联网提交到厂家后台管理系统上并存储;
所述厂家后台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存储模块、查询模块、登录模块、记录模块、厂家管理端,用户终端获取物品防伪信息后,通过登录模块登录厂家后台管理系统,并通过查询模块与存储于存储模块中的物品防伪信息进行比对,判断物品的真伪,并把结果反馈给客户端,同时通过记录模块记录物品的查询次数,根据所述记录模块判断所述物品防伪信息是否存在多次异地查询来判断是否存在假货风险并将结果发送给厂家管理端。
优选的,所述厂家后台管理系统还包括标签原始位置存储模块和标签贴合位置判断模块。
优选的,所述标签原始位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产品贴上RFID电子标签后的图像,称该图像为原始位置图像;所述贴合位置判断模块用于对拍摄的RFID电子标签图片进行识别后将在标签原始位置存储模块内寻找对应的原始位置图像,然后通过贴合位置判断模块判断位置是否和原始位置图像相同,若相同,则初步判定为真产品,若不相同,则判断该产品为假冒产品。
优选的,所述物品防伪信息为文字、数字、符号、图像或各种的组合,所述用户终端为安装有NFC或2.45GHz射频识别系统的手机或平板电脑。
优选的,所述记录模块还包括每次查询所述物品防伪信息的时间,当存在多次异地查询时,判断所述多次异地查询是否在预定时间段内,当所述预定时间段内存在多次异地查询,则判断存在假货风险。
优选的,所述登录模块包括用户姓名、手机号和身份证信息,
优选的,所述用户终端读取RFID标签中的物品防伪信息后,利用同时获取的互联网厂家后台管理系统链接地址或链接地址代码,登陆厂家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查询比对并显示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速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速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63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弓型板力矩限制器模拟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胶囊一体化成型生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