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建筑修复青瓦烧制工艺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5770.6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6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金丽丽;张凯;周萍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德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B28B3/20;B28B13/02;C04B33/04;C04B33/13;B02C4/00;B02C4/28;B02C4/42;B02C2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李青 |
地址: | 312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古建筑 修复 青瓦 烧制 工艺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古建筑修复青瓦烧制系统,包括混合箱,所述混合箱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真空挤出机,所述真空挤出机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真空挤出机底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出料管。该古建筑修复青瓦烧制系统,通过设置有进料斗,在使用时,将原料投入进料斗,原料即会经由第三导料管进入粉碎箱的内部,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即会经由第二传动轴带动粉碎辊转动并开始完成对原料的粉碎,通过设置有过滤网,使得只有粉碎至达到要求的原料才能经由第二导料管进入至第一导料管的内部,保证了原料的粉碎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古建筑修复青瓦烧制工艺及系统。
背景技术
青瓦(粘土烧制而成的瓦片),青瓦一般指粘土青瓦。以粘土(包含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首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枯燥和焙烧而制成,色彩并非是青色,而是暗蓝色,灰蓝色陈设设计。
传统青瓦的原料粉碎、混合和成型步骤需要分段进行,使得在每一步骤中形成了真空期,不仅会耗费工作人员的大量时间来对原料进行搬运和转移,且极大的降低了青瓦的生产效率,不利于青瓦的批量制作,故而提出一种古建筑修复青瓦烧制工艺及系统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建筑修复青瓦烧制工艺及系统,具备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解决了不仅会耗费工作人员的大量时间来对原料进行搬运和转移,且极大的降低了青瓦的生产效率,不利于青瓦的批量制作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生产效率高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修复青瓦烧制系统,包括混合箱,所述混合箱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真空挤出机,所述真空挤出机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真空挤出机底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出料管,所述混合箱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真空挤出机内部的第一导料管,所述混合箱底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混合箱内部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表面且位于混合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块,所述转块外表面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搅拌叶,所述混合箱顶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粉碎箱,所述粉碎箱底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混合箱内部的第二导料管,所述粉碎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粉碎箱内部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外表面且位于粉碎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粉碎辊,所述粉碎箱的内部且位于粉碎辊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粉碎箱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底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粉碎箱内部的第三导料管。
优选的,所述混合箱底部的左右两侧呈凸状,所述混合箱底部的中间固定安装有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真空挤出机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存储箱,所述存储箱与出料管处于同一垂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转块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搅拌叶的数量为三组,每组所述搅拌叶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呈环形等距分布于三个转块外表面的四周。
优选的,所述粉碎箱底部的中间呈凸状,所述粉碎箱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混合箱左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混合箱内部的进水管,所述混合箱的底部且位于第一导料管的背面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混合箱内部的排水管。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古建筑修复青瓦烧制工艺,所述青瓦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黏土40-50%、页岩粉20-30%、石灰末5-15%和炉渣15-25%制造而成,所述青瓦烧制工艺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德建设有限公司,未经龙德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57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古建筑混凝土斗拱现浇施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车辆电量补充方法及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