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25521.7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3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礼华;张高亮;赵延军;钱灌文;左冬华;李少杰;曹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3/02 | 分类号: | B24D3/02;B24D3/34;B24D18/00;E01B31/17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杨海霞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轨 打磨 复合 结合 砂轮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改性树脂粉28‑45%、铜锡合金粉18‑25%、碳纤维4~12%、硅灰石5‑10%、润湿剂1‑3%,余量为磨料。该复合结合剂砂轮自锐性好,寿命高,安全系数高,可以解决钢轨打磨时高频、高压、干磨极端条件下磨削遇到的难题,用其打磨钢轨,具有磨削时可承受压力大、磨削里程长、钢轨无烧伤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硬磨料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轨打磨或恒压、高速、无冷却工况下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铁路运行过程中,由于路况的不均匀性和复杂多变性,导致钢轨的截面和轴向不均匀磨损。伴随着国内铁路的发展,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加快和运量的越发密集,轮轨之间出现的破坏现象变的越来越严重,我国每年用于更换和维修损伤车轮和钢轨的费用不断增高。钢轨打磨技术作为我国铁路维护的基本手段,对铁路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钢轨打磨主要使用普通磨料砂轮,由于普通磨料砂轮自身性能的限制,钢轨养护打磨时,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磨削质量存在钢轨表面烧伤、震纹等缺陷;普磨砂轮磨削力不足,行车速度低、需要多遍重复打磨,打磨效率低;砂轮寿命短,必须频繁停车更换砂轮,运行成本高,性价比差。此外,普通砂轮及其原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影响铁路电气化设备的正常运转。因此普磨砂轮超硬化趋势明显。
常规的超硬砂使用条件精密、冷却效果好。鉴于钢轨打磨条件恶劣,高频冲击、恒定压力以及无冷却的干磨,导致现有的常规超硬砂轮无法满足钢轨打磨使用要求,因此亟待开发适合钢轨打磨的专用砂轮。
CN110116377A公开了一种钢轨打磨用树脂结合剂CBN砂轮,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树脂粉为20%-50%,CBN210为15%-25%,CBN850为10%-25%,电解铜粉为3%-13%,绿碳化硅为12%-20%,偶联剂为1.4%-1.8%,聚丙烯单丝纤维为0.2%-0.6%,虽然其具有良好的打磨锋利型,能够满足铁路轨道维护打磨时的要求,但是其在高耐压性、磨削表面质量、以及打磨里程上仍有局限,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该复合结合剂砂轮自锐性好,寿命高,安全系数高,可以解决钢轨打磨时高频、高压、干磨极端条件下磨削遇到的难题,用其打磨钢轨,具有磨削时可承受压力大、磨削里程长、钢轨无烧伤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轨打磨用复合结合剂砂轮,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改性树脂粉28-45%、铜锡合金粉18-25%、碳纤维4~12%、硅灰石5-10%、润湿剂1-3%,余量为磨料。
进一步的,所述改性树脂粉经下述处理获得:将聚酰亚胺树脂粉与纳米铜粉以质量比7:3-4混合搅拌,然后放入行星式球磨机机械球磨3-7h,获得混合粉;将混合粉投入微型注塑机注塑成直径1-2cm的改性树脂颗粒,再经气流粉碎机气流粉碎即得粒度为100-200μm的改性树脂粉。
本发明配方中,改性树脂中的树脂粉为经过特殊处理的聚酰亚胺树脂粉,其经过纳米铜粉改性的树脂,纳米铜粉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树脂韧性,磨削时可以增加砂轮寿命,另一方面纳米铜粉可以提高树脂的导热性,在成型过程中提高组织均匀升温性,同时铜粉可活化结合剂中的金属组分,改善树脂态和合金态的界面状态,提高结合剂体系中树脂与金属的界面结合力,从而提高砂轮整体强度以及对磨料的把持力,减小磨料的非正常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55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