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巷道局部坡度测量仪的测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20220.5 | 申请日: | 2020-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1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张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9/00 | 分类号: | G01C9/00;G01C2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张大保 |
| 地址: | 0171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巷道 局部 坡度 测量仪 测量方法 | ||
1.一种煤矿巷道局部坡度测量仪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仪主要包括测量座(1)和控制盒(2),所述测量座(1)的顶座中间固定有控制盒(2),所述测量座(1)的顶座两侧均固定有支架(3),所述测量座(1)一侧的支架(3)通过轴承(9)连接有配重板(4),其配重板(4)的底部中间固定有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5),所述测量座(1)另一侧的支架直接固定有配重板(4),其配重板(4)的底部中间固定有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8),所述测量座(1)两侧支架(3)的底部均啮合有校准螺杆(6),所述校准螺杆(6)的顶部端头固定有校准台(7),所述控制盒(2)主要由控制电路板、触摸屏、单片机及蓄电池组成;
其测量步骤共分为两步:
步骤一,测量坡度前,将测量仪置于水平面上进行基准校准;
将测量座(1)和控制盒(2)置于水平面上,启动控制盒(2),通过触摸屏分别打开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5)和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8),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5)和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8)分别照射对应的校准台(7)后,将两处测量值显示在触摸屏上,根据两处测量值之间的差值,分别对应调整其底部的校准螺杆,直至两测量值相同;
步骤二,进入煤矿巷道,将测量仪置于待测巷道地面上,启动测量仪,经计算后对坡度值读取;
将测量座(1)和控制盒(2)置于巷道待测地面上,启动控制盒(2),通过触摸屏分别打开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5)和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8),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5)和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8)分别照射对应的校准台(7)后,将两处测量值显示在触摸屏上,通过触摸屏启动单片机,通过单片机内的运算程序对两处测量值进行计算,即刻可将坡度值显示在触摸屏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局部坡度测量仪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内寄存有三角函数运算程序,即反余弦值运算:γ=arccos(a/b),其中,γ为煤矿巷道地面的坡度角,a为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8)的测量值,b为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5)的测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局部坡度测量仪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座(1)为双层一体式结构,其顶座与底座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局部坡度测量仪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座(1)顶座两侧的支架(3)及配重板(4)的尺寸大小均相同,其中,两侧支架(3)均通过螺钉与测量座(1)啮合固定,其中一侧配重板(4)通过轴承(9)配合于其对应支架(3)上,其中另一侧配重板(4)直接通过胶垂直固定于其对应支架(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局部坡度测量仪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座(1)两侧支架(3)的底部均通过螺纹啮合有校准螺杆(6),两处校准螺杆(6)顶部端头处均通过胶水平固定有校准台(7),校准台(7)呈圆形,两处校准台(7)的直径并不相同,其中直径较大的校准台(7)对应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5),其中直径较小的校准台(7)对应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8),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5)和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8)均通过胶固定于对应配重板(4)的底部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局部坡度测量仪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2)通过螺钉啮合固定于测量座(1)的顶座中间,控制盒(2)的外部主要包括触摸屏,控制盒(2)的内部主要包括控制电路板、单片机及蓄电池,其中,控制盒(2)以控制电路板为信号控制中心,分别与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5)、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8)、触摸屏、单片机和蓄电池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022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