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填埋气的发电装置及发电工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17907.3 | 申请日: | 2020-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9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沂百川畅银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2;B01D53/46;B01D46/00;F01N13/00;F02B43/10;F02B63/04;F02G5/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王克兰 |
| 地址: | 221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填埋气 发电 装置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气的发电装置,包括垃圾填埋气收集站、气体吸收装置、预处理装置、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发电机组、电能转换装置、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远程监控系统和尾气处理装置;气体吸收装置用于收集垃圾填埋气收集站内的填埋气;预处理装置与气收集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发电机组与预处理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尾气处理装置与发电机组的尾气排放口建立连接,发电机组和预处理装置之间设有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电能转换装置与发电机组连接,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与发电机组的发热端连接。本发明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而且填埋气通过收集、输送、净化、发电,垃圾填埋气资源化利用,避免甲烷的无组织排放,减少了温室气体效应,产生的电力并入电网,提供清洁能源,环保经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的工作方法及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有堆肥、焚烧和填埋等,堆肥的缺点是发酵时间长,占地面积大,而且还有难以解决的臭味和苍蝇等问题,焚烧前期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而且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填埋方式,这种方式简便易行,处理量大,但是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造成二次污染,垃圾填埋产生的沼气,如果就地排放,一旦遇到明火就会爆炸和火灾,并污染大气环境,而现行的填埋工艺不回收沼气,即使回收也仅占到总量的很少部分,大量沼气自由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的工作方法及发电装置。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的工作方法及发电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的工作方法,具体工作方法如下:
(1)垃圾填埋气收集装置吸收垃圾填埋场内的填埋气;
(2)预处理装置对填埋气进行预处理,充分去除有毒有害杂质;
(3)气体检测装置对预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气体进行检测,若检测
合格,通过风机将预处理后的填埋气送入发电系统,若检测不合格,将通过风机将填埋气送入预处理装置再次进行处理;直至处理后得的气体符合检测标准;
(4)预处理合格后的填埋气送入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处理;
(5)发电机组在发电的同时实现电能储存,
(6)电能转换装置用于将发电系统发出的电转换为用电侧所需的电压;
(7)远程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垃圾填埋气的压力、温度、甲烷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对于超限进行报警并输出保护信号;
(8)同时实时检测设备故障并能及时进行报警;若设备出现故障,记录设备出故障的时间、故障状况,并以信息形式及时反馈给工作人员;
(9)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对预处理装置和发电系统产生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
(10)发电机组的内燃机产生的高温尾气进入尾气处理装置的三元催化室,三元催化室内的三元催化剂催化尾气将其转化为无污染气体,再经过滤室对尾气中固体颗粒进行过滤,最后再将尾气排出。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垃圾填埋气的发电装置,包括垃圾填埋气收集站、气体吸收装置、预处理装置、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发电机组、电能转换装置、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远程监控系统和尾气处理装置;所述气体吸收装置用于收集垃圾填埋气收集站内的填埋气;所述预处理装置与气收集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发电机组与预处理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尾气处理装置与发电机组的尾气排放口建立连接,所述发电机组和预处理装置之间设有气体浓度检测装置,所述电能转换装置与发电机组连接,远程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垃圾填埋气收集站、气体吸收装置、预处理装置和发电机组的实时数据;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与发电机组的发热端连接。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预处理装置处理过后的含硫气体、含硅气体的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沂百川畅银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新沂百川畅银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79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