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饮用容器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7546.2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9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伊;梅萌;袁碧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中和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22/00 | 分类号: | B29D2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莫建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降解 材料 制成 饮用 容器 生产工艺 | ||
1.一种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饮用容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100℃至150℃的温度范围内,将第一可生物降解发泡片层进行热压成型和模切,以得到杯底;
将第二可生物降解发泡片层进行模切并得到杯壁,在100℃至150℃的温度范围内,将所述杯壁进行折弯成形,然后对所述杯壁的外表面加热至100℃至150℃的温度范围内,形成二次发泡,以消除所述杯壁表面的折皱,再将所述杯壁的左右两侧边压合在一起,使得所述杯壁呈筒状;
(2)将所述杯底压合在所述杯壁的底部,从而得到饮用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饮用容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通过热成型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可生物降解发泡片层进行热压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饮用容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用上模和下模对所述第一可生物降解发泡片层进行热压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饮用容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在将所述杯壁进行折弯成形之前,在100℃至150℃的温度范围内,将所述杯壁的上端进行外折和热压,以使所述杯壁的上端形成杯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饮用容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经过模切得到的所述杯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折角,以使所述杯壁的上端在外折时可与所述杯壁的本体完全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饮用容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在100℃至150℃的温度范围内,将第一可生物降解发泡片层进行热压成型和模切,以同时得到杯沿和所述杯底;在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杯沿压合在所述杯壁的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饮用容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在100℃至150℃的温度范围内,将第三可生物降解发泡片层进行热压成型和模切,以得到杯沿;在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杯沿压合在所述杯壁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饮用容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用内模和外模将所述杯壁夹持于两者之间,并用内模对所述杯壁进行加热,从而消除所述杯壁表面的折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饮用容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在所述外模的内壁设置纹路,使得所述外模在所述杯壁的外表面加工形成纹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饮用容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杯壁的左右两侧边通过超声波热成型的方式压合在一起;在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杯底通过超声波热成型的方式压合在所述杯壁的底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饮用容器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3),对所述杯底进行模切或旋切,以使所述杯底平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中和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中和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754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