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贵州黄粽的生产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12611.2 | 申请日: | 2020-05-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49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吴茂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刘妈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7/126 | 分类号: | A23L7/126;A23L27/00;A23L27/50;A23L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50000***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贵州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粽子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贵州黄粽的生产工艺,糯米25kg,黄豆2.5kg,猪油0.5kg,生抽0.25kg,老抽0.25kg,盐0.5kg,清洗浸料,准备粽叶,加料炒制,混合搅拌,包制蒸煮五个步骤,经过猪油和酱油炒制后的糯米,糯米会把猪油和酱油的香味吸收进去,再配合豆浆混合搅拌,使得黄豆的鲜香味融入到糯米中去,提高粽子整体的口感;向糯米中加入猪油、生抽、老抽和盐进行炒制,炒制糯米至断生,由于糯米泡后易碎,不利于后续的包制,而炒制后的糯米会有部分水分被炒出,更加利于成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粽子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贵州黄粽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和箬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不同风格的粽子在生产工艺上也各不相同,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会影响粽子最后的口感,例如粽米的炒制时间、蒸制时间和搅拌时间等,在此提出一种贵州黄粽的生产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贵州黄粽的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其原材料配比为:糯米25kg,黄豆2.5kg,猪油0.5kg,生抽0.25kg,老抽0.25kg,盐0.5kg,其生产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清洗浸料,将所述糯米和所述黄豆分别清洗,然后将洗干净后的所述黄豆打磨成豆浆,浸泡后将所述糯米沥干水分;
步骤二:准备粽叶,将所述粽叶洗净然后放入沸水中蒸煮,使所述粽叶充分消毒杀菌,蒸煮后将所述粽叶迅速放入冷水中冷却;
步骤三:加料炒制,将浸泡后的所述糯米首先干炒1-2分钟,将糯米中的部分水分炒出,然后再向所述糯米中加入所述猪油、所述生抽、所述老抽和所述盐进行炒制,炒制所述糯米至断生;
步骤四:混合搅拌,待所述糯米炒制完成后,将打磨的所述豆浆加入炒制后的所述糯米中混合搅拌;
步骤五:包制蒸煮,将所述粽叶从冷水中捞出进行包制成粽子,然后将包制好的粽子放入蒸柜进行蒸制。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一中,所述糯米洗净后的浸泡时间为8小时。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粽叶蒸煮时间为5-10分钟。
优选的,在步骤三中,所述糯米的炒制时间为8-12分钟。
优选的,在步骤四中,所述豆浆与所述糯米搅拌时的搅拌方向为一个方向。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五中,包制的所述粽子重量在90-110克,所述粽子内的材料重量为70-90克,所述粽子在所述蒸柜内的蒸制时间为12小时。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经过猪油和酱油炒制后的糯米,糯米会把猪油和酱油的香味吸收进去,再配合豆浆混合搅拌,使得黄豆的鲜香味融入到糯米中去,提高粽子整体的口感;向糯米中加入猪油、生抽、老抽和盐进行炒制,炒制糯米至断生,由于糯米泡后易碎,不利于后续的包制,而炒制后的糯米会有部分水分被炒出,更加利于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原材料配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刘妈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省刘妈妈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26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裂隙发育的超高边坡复绿基材及复绿方法
- 下一篇:紫外线消毒光纤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