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催化γ-丁内酯开环制备聚(γ-丁内酯)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07541.1 | 申请日: | 2020-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7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 发明(设计)人: | 葛芳;王晓武;王哲;朱艳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G63/87 | 分类号: | C08G63/87;C08G6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吴永伟 |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催化 内酯 开环 制备 方法 | ||
一种高效催化γ‑丁内酯开环制备聚(γ‑丁内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γ‑丁内酯和催化体系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得到不同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的线性或环状聚γ‑丁内酯。催化体系包括强碱、引发剂、给氢电子体,所述强碱为四丁基氢氧化铵,引发剂包括各种醇。该方法具有高效可控聚合、价格低廉、能够在较温和的条件进行聚合以及分子量分布宽的优点。其中所用的给氢电子体结构如下:R基团为脂肪族基团或芳基;X基团为O或者S。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γ-丁内酯的开环聚合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效催化γ-丁内酯开环制备聚(γ-丁内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脂肪族聚合物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的绿色化学材料,目前主要应用在可吸收缝合线和药物控释系统等生物医学领域,主要通过开环聚合得到,该方法具有原子经济性好、可在温和条件下得到高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窄的聚合物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实现可控聚合。γ-丁内酯(γ-BL)作为一种具有五元环结构、天然可再生且价格低廉的内酯,在十二大衍生物中被美国能源部列为首位,其聚合物聚(γ-丁内酯)是微生物发酵法制备所得聚(4-羟基丁酸酯)(P4HB)的等价体,P4HB作为一种新型可吸收材料,常被用于心脏支架、药物输送等医学领域,但其是通过发酵法所得到,具有工艺复杂、重复性差等缺点。但由于γ-丁内酯的低应变能力传统上被认为是“不可聚合的”,2016年通过对热力学和动力学等条件进行控制首次实现了在温和条件对γ-丁内酯的开环聚合。
实现聚(γ-丁内酯)的高效可控聚合的关键在于催化剂的选择。目前应用到γ-丁内酯的开环聚合中的催化剂主要有金属催化剂、有机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因会在产物中残留,而无法更好的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内。有机催化剂具有毒性小,不易残留等优点,近些年来对有机催化剂进行研究比较广泛。
洪缪和Chen于2016年首次实现了γ-BL在温和条件下(−40℃)的高效开环聚合,以磷腈超强碱tBu-P4/醇为催化协同体系,聚合4h得到转化率为90%、分子量为26.7kg·mol-1、完全可回收性和无金属残留的聚(γ-丁内酯),在拥有金属催化剂可以制得的高分子量高活性的聚合物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在聚合物中残留下的金属,从而不会对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产生影响,在聚合过程中,由于生成的烷氧负离子在链增长过程中会发生回咬,使得聚合物不可控,进而制得分子量分布比较宽的聚合物,这对聚合是不利的。【Angew.Chem.Int.Ed.2016,55,4188-4193】。
孟跃中等人在2018年,以脲/醇盐为催化体系,首次在-20℃进行聚合,制得高分子量的聚γ-丁内酯(高达68.2kg·mol-1),该催化剂具有廉价,且易制得的优点。文献对机理进行研究,发现醇盐可使单体去质子化,醇盐作为一种强碱,在发生阴离子聚合之前,已经把单体引发,这也加快了聚合速率。且聚合物分子量越大,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越大,因此合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是对我们极其有利的。【Macromolecules.2018,51,9317-9322】。
李志波等人通过醇盐或有机磷腈超碱/尿素作为二元协同催化体系进行γ-丁内酯的开环聚合,有机磷腈超碱和合适的脲类给电子取代基化合物协同作用,合成的聚γ-丁内酯分子量达35.0kg·mol-1,有机碱催化活性明显高于醇盐,加入引发剂BnOH的聚合速率远快于单体直接引发聚合的速率,即(硫)脲和BnOH可有效地抑制活性单体物种的形成,进而加快聚合反应。【Polymer Chemistry.2019,10,1231-1237】。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制备线性聚(γ-丁内酯)的同时通常伴随有副反应,即制备得到的线性聚(γ-丁内酯)中还掺杂有环状聚(γ-丁内酯),线性聚(γ-丁内酯)的制备的可控聚合性差,影响线性聚(γ-丁内酯)的机械性能。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75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全容量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Ti低合金钢轧制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