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1-二乙氧基丙烷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6912.4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6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翟德伟;陈新志;霍鸿飞;陈建辉;刘冬;项学兵;郭佳;田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学;绍兴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C41/56 | 分类号: | C07C41/56;C07C41/58;C07C43/303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乙氧基 丙烷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1‑二乙氧基丙烷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乙醇和丙醛在汽化条件下与固体酸催化剂接触反应,并带出生成水;1,1‑二乙氧基丙烷粗产品从精馏塔底侧线出料,精馏得到纯度大于98%的1,1‑二乙氧基丙烷,未反应完全的原料乙醇和丙醛从精馏塔顶流出,脱水后循环套用。本发明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解决了低温下反应时间长的问题,并且单次转化率比较高,得到的粗产品中1,1‑二乙氧基丙烷含量为50~80%,粗品通过精馏可得99%以上的1,1‑二乙氧基丙烷,最高收率可达97%,方便连续进料和进行管道化连续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中化学品的连续合成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1,1-二乙氧基丙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1-二乙氧基丙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物,可以通过裂解来制备1-乙氧基丙烯,而1-乙氧基丙烯可以作为原料来合成β-胡萝卜素。1,1-二乙氧基丙烷还可以作为中间体来制备一种噻虫啉药物。噻虫啉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其具有以下优点:①对人畜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药剂没有臭味和刺激性;②有效成分的蒸气压低,不会污染空气,并且半衰期短,残质进入土壤和河流后也可以快速分解对环境造成影响很小;③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也很低,通常情况下对水生生物基本上没有影响。因此该类杀虫剂的合成工艺研究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
中国专利CN105439825A和CN106397141A公布的合成1,1-二乙氧基丙烷方法,都是以乙醇和1-溴丙胺为原料,氯化亚铜作为催化剂来合成1,1-二乙氧基丙烷。这种合成1,1-二乙氧基丙烷方法原料成本高,而且后处理用到多种有机试剂,不绿色环保,并且后处理比较繁琐。
CN101597215A中用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大量的无水硫酸钠作为吸水剂合成1,1-二乙氧基丙烷。对甲苯磺酸为均相催化剂很难回收再利用,大量吸水剂的使用使后续处理繁琐复杂,难于大规模生产。
Cataldo等报道的以钯铂羟基络合物催化剂催化乙醇和丙醛缩合制备1,1-二乙氧基丙烷,25℃下反应3h丙醛转化率只有60%,反应24h丙醛转化率提高到91%。反应延长了21h,丙醛的转化率只提高了30%,这是因为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没有及时被分离,阻碍了反应的进行。用贵金属钯铂作为催化剂成本较高。
传统的合成1,1-二乙氧基丙烷方法:在低温下,乙醇和丙醛在氯化钙等吸水剂作用下缩合生成1,1-二乙氧基丙烷。这种方法在低温下进行,反应慢,反应时间长,不能连续生产效率低;并且采用大量氯化钙等吸收剂除水,操作强度大,后处理麻烦,环保压力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以上工艺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1,1-二乙氧基丙烷的制备方法,其在较高温度下通过乙醇和丙醛直接缩合来得到较大浓度的1,1-二乙氧基丙烷,同时,乙醇和/或丙醛可以和水共沸,从而可带出反应生成水,用膜分离除去水,乙醇和/或丙醛循环套用,方便连续进料和进行管道化连续反应。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1,1-二乙氧基丙烷的制备方法,其采用乙醇和丙醛在汽化条件下与固体酸催化剂接触反应,并带出生成水;1,1-二乙氧基丙烷粗产品从精馏塔底侧线出料,精馏得到纯度大于98%的1,1-二乙氧基丙烷,未反应完全的原料乙醇和丙醛从精馏塔顶流出,脱水后循环套用。
本发明的丙醛和乙醇汽化后接触固体酸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采用这种方法增大了乙醇和丙醛的比例,大大提高了丙醛的单次转化率;并且反应在较高温度下快速进行,解决了在低温下反应时间长的问题。
本发明反应产生的产物1,1-二乙氧基丙烷在精馏塔中和水迅速分离,水与乙醇或甲醛共沸,从塔顶采出;1,1-二乙氧基丙烷和少量的乙醇从塔底侧线采出,避免了1,1-二乙氧基丙烷和水在较高温度下水解生成乙醇和丙醛,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未经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学;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69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