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化污泥压滤液的除氨氮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06356.0 | 申请日: | 202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3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锋;仲旭;胡敏娴;季和玉;黄惟逸;丁建;戴君;曹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容热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1/12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 污泥 压滤 工艺 | ||
1.碳化污泥压滤液的除氨氮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将压滤液进行加热,该压滤液为将碳化污泥压滤后所产生的滤液;
(20)加热后的压滤液从上部进入到氨吹脱塔内,风机将空气由下部送入到氨吹脱塔内,压滤液中的氨气进入到空气内形成富氨气;从氨吹脱塔排出的压滤液进入到污水处理系统;
(30)富氨气由氨吹脱塔的顶部排出,然后富氨气进入到氨吸收塔内,水溶液吸收富氨气中的氨气后形成氨水;富氨气被水溶液吸收其中的氨气后形成贫氨气,该贫氨气由上述风机送入到该氨吹脱塔内,继续吸收氨气形成富氨气,循环使用;
(40)氨水进入到氨氧化解析塔内,将次氯酸钠发生器所产生的次氯酸钠投入到氨氧化解析塔内,将氨水中的氨气氧化为氮气,氮气排出氨氧化解析塔;被脱氨后的氨水形成脱氨液;
(50)脱氨液返回到氨吸收塔内,继续吸收富氨气中的氨气形成氨水,循环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氨氮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40)中,氨水被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进入到氨氧化解析塔内,另一部分返回到氨吸收塔内,继续吸收氨气,以提高氨水的浓度;
或者,在步骤(40)中,氨水被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进入到氨氧化解析塔内,另一部分进入到次氯酸钠发生器内,作为氯化钠的溶解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氨氮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40)中,氨水被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进入到氨吸收塔内,继续吸收氨气,以提高氨水的浓度;第二部分返回到氨氧化解析塔内;第三部分进入到次氯酸钠发生器内,作为氯化钠的溶解液;氨水被分为三部分后,其中第一部分的比例为70-9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氨氮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40)中,氨氧化解析塔内,次氯酸钠的浓度为0.2-0.3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氨氮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30)中,氨吸收塔内,液气比为3-5L/N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氨氮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10)中,压滤液被加热到35-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氨氮工艺,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10)中,压滤液中以N进行计算的氨氮量为900-1200mg/L,压滤液的pH值为9.5-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氨氮工艺,其特征在于,
氨吹脱塔内,液气比为0.3-0.5L/Nm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氨氮工艺,其特征在于,
该氨吹脱塔包括塔体,在塔体内设置有支撑格栅,在该支撑格栅上堆放有填料,在填料的上方设置有布液盘,在塔体的上部安装有液体进口管,该液体进口管位于布液盘的上方;在塔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在塔体内安装有除沫器,该除沫器位于排气口的正下方、且位于液体进口管的上方;
在塔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支撑格栅的下方的塔体内空间形成为气体分布区,一进气管由外向内伸入到该气体分布区内,该进气管进入到气体分布区内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与支撑格栅之间具有距离;
压滤液由液体进口管进入到氨吹脱塔内,然后经布液盘的分布后,向下流动到填料上,在沿填料向下流动的过程中,风机将空气由进气管送入到气体分布区内,然后经过支撑格栅后进入到填料之间的空隙中,在空气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与向下流动的压滤液接触,压滤液中的氨气进入到空气中,空气吸收压滤液中的氨气后形成为富氨气,该富氨气在经过除沫器后,由顶部的排气口排出,进入到氨吸收塔内;被解吸的压滤液由排液管排出氨吹脱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氨氮工艺,其特征在于,
采用加热器对压滤液进行加热,该加热器包括外壳和套设在该外壳上的加热夹套,在该外壳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顶板和底板,在该外壳内设置有搅拌器,该搅拌器的搅拌轴沿该外壳的轴向延伸、并伸出该顶板后连接有一电机,该电机固定安装在该顶板上,在该底板上安装有进液管,在外壳上安装有一出液管,该出液管向外贯穿该加热夹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容热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容热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63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耐久性岩棉的配方
- 下一篇:陀螺仪测试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