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加外源硒提高小白菜硒含量的种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404225.9 | 申请日: | 2020-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6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平;刘永贤;潘丽萍;曾成城;邢颖;黄太庆;廖青;梁潘霞;江泽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G22/15 | 分类号: | A01G22/15;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广西咕咕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37 | 代理人: | 朱志宽 |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加外源硒 提高 小白菜 含量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小白菜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不加外源硒提高小白菜硒含量的种植方法。一种不加外源硒提高小白菜硒含量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水杨酸溶液;(2)选择种植小白菜的田地:先对土壤pH、总硒含量进行检测,在选择好的地块种植小白菜;按常规方法进行翻耕、整地、播种、施肥、浇水;(3)在小白菜4‑5叶期,用步骤(1)的水杨酸溶液兑水稀释100倍,均匀喷施于小白菜叶片正反面;(4)在小白菜6‑7叶期,再喷施水杨酸溶液1次;(5)其它日常管理按常规方法进行。本发明的方法在土壤硒具有一定存量的基础上,仅依靠喷施水杨酸溶液就能显著提高小白菜地上部分和根部的硒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小白菜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不加外源硒提高小白菜硒含量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硒(Se)是人类、动物和某些微生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参与合成人体内多种含硒酶和含硒蛋白,在提高人和动物免疫力、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维持机体健康上具有重要作用,缺硒则不仅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会引发疾病。经研究发现,人体缺硒现象在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约有10亿人每日硒摄入量不足,人体缺硒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发展。
无机硒因其具有毒性,不宜直接食用。作物因其具有吸收和转化土壤无机硒的能力,是食物链中有机硒的主要来源,人和动物体内的硒大都直接或间接从作物中获取。对于大部分缺硒人群来说,通过饮食摄入是最主要的补硒方法。因此,提高作物硒含量是解决人群缺硒问题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利用作物吸收环境中的硒资源,作为食物来源缓解人群和动物硒摄入匮乏情况,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其中通过叶面或者土壤施入外源硒是一种普遍的生产含硒食物的实践方式。施加的外源硒种类各式各样,包括硒酸盐、亚硒酸盐、纳米硒、氨基酸螯合硒以及各种含硒肥料等。同时,在部分土壤硒含量较高的地区,也可以通过提高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达到促进作物硒积累的目的,比如向土壤添加石灰石粉、猪粪、EDTA、微生物制剂等。此外,还有利用传统育种方式选育高效富硒品种,或转基因技术提高作物硒吸收和耐受能力等方法。
整体来看,现有提高作物硒含量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三类:分别是添加外源硒,活化土壤硒和育(造)出高效富硒品种,其中添加外源硒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应用最为普遍和广泛。不难看出,添加外源硒和活化土壤硒的方法都是以提供给作物足量的活性硒为目的,并没有考虑作物本身对硒的生理响应和耐受能力,也正因如此容易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施加外源硒的技术存在外源硒利用率低(土施硒肥利用率只有5%-30%,土施亚硒酸钠利用率0.89%-3.25%)、烧苗、残留(41.82%-82.64%)、污染环境等问题;而活化土壤硒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土壤的基本化学性质,操作难度大、成本高、潜在破坏土壤本身性质等风险,严重的还会造成有益元素流失,导致地力减弱并污染下游水体。此外,选育(改造)作物品种的方法研究周期长,成本高,虽然极具潜力但难以在大范围内实现生产应用,并且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有必要继续探究更为节能环保、简单有效的硒生物强化方法。
研究发现,提高作物对硒的耐受性是增加作物硒含量的重要瓶颈之一。特别是对于硒富集能力本身较低的常规栽培作物来说,增强对硒胁迫的抗逆性尤为重要。在大多数作物中,吸收的硒在作物体内通过取代硫的位置,跟蛋白质结合,打乱原有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诱导产生过量活性氧,造成脂质过氧化,使植物耐受性降低,最终产生毒性效果,导致无法积累过多的硒。植物激素存在于所有高等植物中,是植物应对外界环境变化,调节自身生长发育的重要活性物质,外源植物激素具有与天然激素相似的生长发育调节作用。
水杨酸是植物激素的一种,可作为植物抗逆反应所需的信号分子来激活植物防御保护机制,不仅涉及抵御外界生物胁迫,而且参与应对各种非生物胁迫(高温、低温、盐渍、干旱、重金属、紫外辐射、臭氧等逆境),在植物信号传导和抗逆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减轻Cd、Hg、Ni、Pb和Mn等各种重金属元素的胁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42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带灭菌功效的医用口罩
- 下一篇:一种用于金针菇的培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