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发光元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01072.2 | 申请日: | 202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4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黄瑄;刘英策;邬新根;周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10 | 分类号: | H01L33/10;H01L33/38;H01L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发光 元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型发光元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第一绝缘保护层覆盖所述外延叠层并分别裸露所述台面和所述凹槽的部分表面;金属夹层层叠于所述第一绝缘保护层背离所述外延叠层的一侧表面,且具有至少一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台面的上方且远离所述台面的裸露部设置;第二绝缘保护层覆盖所述金属夹层背离所述第一绝缘保护层的一侧表面,并填充所述金属夹层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二绝缘保护层显露所述台面的裸露部及所述凹槽的裸露部。通过第一绝缘保护层、金属夹层及第二绝缘保护层三者在光反射时的相互配合,并调节所述金属夹层的所述通孔的大小、形状及其排布即可可控性地调节微型发光元件的发光角度,从而提高光的提取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二极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发光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LED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LED光效的逐步提高,LED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越来越关注LED在显示屏的发展前景。LED芯片,作为LED灯的核心组件,其功能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具体的,包括外延片和分别设置在外延片上的N型电极和P型电极。所述外延片包括P型半导体层、N型半导体层以及位于所述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之间的有源层,当有电流通过LED芯片时,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和N型半导体中的电子会向有源层移动,并在所述有源层复合,使得LED芯片发光。
但是,在显示屏的应用中,RGB三色的发光角要相似,才能保证屏幕每个角度的色调一致,但实际应用中,由于红光外延采用的衬底与蓝绿光外延的衬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发光角特点,从而当RGB组芯粒封装成显示屏后,呈现出不同角度的色调不同。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微型发光元件及其制备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发光元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实现微型发光元件发光角度调节的可控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型发光元件,包括:
衬底;
设置于所述衬底表面的外延叠层,所述外延叠层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堆叠的第一型半导体层、有源区以及第二型半导体层,且所述外延叠层的局部区域蚀刻至部分所述的第一型半导体层形成凹槽及台面;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衬底,并由所述衬底指向所述外延叠层;
第一绝缘保护层,其覆盖所述外延叠层并分别裸露所述台面和所述凹槽的部分表面;
金属夹层,其层叠于所述第一绝缘保护层背离所述外延叠层的一侧表面,且具有至少一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台面的上方且远离所述台面的裸露部设置;
第二绝缘保护层,其覆盖所述金属夹层背离所述第一绝缘保护层的一侧表面,并填充所述金属夹层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二绝缘保护层显露所述台面的裸露部及所述凹槽的裸露部;
第一电极,其层叠于所述凹槽的裸露部并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绝缘保护层的表面;
第二电极,其层叠于所述台面的裸露部并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绝缘保护层的表面。
优选地,所有所述通孔的总表面积为S,所述金属夹层的水平铺设面积为A,则A/10≤S≤A/2。
优选地,所述金属夹层具有若干个子通孔及一中心通孔,且各所述子通孔围绕所述中心通孔均匀且间隔分布。
优选地,所述金属夹层包括一层或多层的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金属单质层或合金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金属层包括铝层或银层。
优选地,所述金属层包括锆铝合金层或锆银合金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010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