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封闭气动内窥式打磨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2571.X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6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姜春英;关旭;裴秀果;周杨;于苏洋;叶长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23/02 | 分类号: | B24B23/02;B24B19/14;B24B49/12;B24B5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尚云飞 |
地址: | 110136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 气动 内窥式 打磨 | ||
一种半封闭气动内窥式打磨仪,属于智能制造技术领域。所述半封闭气动内窥式打磨仪,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盒、探杆和半封闭式驱动结构,以及用于观测打磨仪工作的内窥镜观测系统和用于驱动打磨头转动的气动系统,探杆包括薄壁管、记忆合金管和电热丝,薄壁管与记忆合金管固定连接,电热丝设置于薄壁管和记忆合金管的内部,电热丝的一端与位于控制盒内部的直流电源连接,半封闭式驱动结构包括基座、叶轮和打磨头,叶轮的轮轴穿过基座与打磨头连接,基座设置有半圆形结构的风挡,叶轮的位置与所述风挡的位置对应。所述半封闭气动内窥式打磨仪结构、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密封性能良好,能够改善叶轮流场环境并提高风能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封闭气动内窥式打磨仪。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打磨仪是修复航空发动机叶片损伤部位的常用设备,现有的打磨仪通常在开放条件下进行修复作业,打磨仪的开放式头部导致气源所产生的气压带动打磨头旋转时,打磨头不足以产生充足的力矩,难以实现预期打磨效果。还有的打磨仪在打磨时,叶轮容易与其他组件发生干涉,使得打磨仪不足以达到打磨功能。同时,传统的航空发动机打磨仪的探杆为刚性直管,对于二级转子叶片可由打磨仪直接进行打磨,而对于二级以上需要打磨的转子叶片常常由于修复位置不可达等非人为因素而伸入进行打磨,而柔性探杆很难保证探杆的刚度,也很难控制探杆的弯曲。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封闭气动内窥式打磨仪,其结构、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密封性能良好,能够改善叶轮流场环境并提高风能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半封闭气动内窥式打磨仪,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盒、探杆和半封闭式驱动结构,以及用于观测打磨仪工作的内窥镜观测系统和用于驱动打磨头转动的气动系统;
所述探杆包括薄壁管、记忆合金管和电热丝,所述薄壁管与记忆合金管固定连接,所述电热丝设置于薄壁管和记忆合金管的内部,并与记忆合金管固定连接,所述电热丝的一端与位于控制盒内部的直流电源连接;
所述半封闭式驱动结构包括基座、叶轮和打磨头;所述叶轮的轮轴穿过基座与打磨头连接,所述基座设置有半圆形结构的风挡,所述叶轮的位置与所述风挡的位置对应。
所述内窥镜观测系统采用柔性内窥镜,其物镜设置于记忆合金管靠近半封闭式驱动结构的一端,其目镜设置于控制盒的外部。
所述控制盒的下方设置有操作手柄。
所述气动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气源和气管,所述气管的一端设置于控制盒与薄壁管连接处,其另一端穿过操作手柄与气源相连。
所述记忆合金管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优选的,所述记忆合金管采用锌金铜记忆合金。
所述直流电源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设置于控制盒外部。
所述基座为内设有阶梯孔的圆柱结构,其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为单向轴承。
所述轮轴的轴肩位于基座内部且抵在轴承上,并且轮轴与轴承过盈配合。
所述叶轮的位置与所述风挡对应具体是指:风挡位于叶轮的侧面,当气体吹动叶轮时风挡用于改善叶轮四周气体流场。
所述叶轮的外形形状与萨沃纽斯风力机叶轮的形状相同,并且叶片数量为6个,叶片倾角为8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密封性能良好,既能够改善叶轮流场环境并提高风能利用率,采用半封闭式驱动结构能够保证叶轮转动时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2)当便携气源产生气压时,气体经由气管作用在叶轮上,从而带动打磨头高速旋转,打磨头旋转时能够提供充足的力矩对叶片进行原位修磨,打磨头的修复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25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