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碳钢精炼炉渣改质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390928.0 | 申请日: | 2020-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89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马文俊;陈斌;龚坚;黄福祥;李海波;高攀;刘道正;陈建光;赵彦伟;刘国梁;朱克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C21C7/068;C21C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修雪静 |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碳钢 精炼 炉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碳钢精炼炉渣改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测定转炉钢液的终点氧含量;将所述转炉钢液出钢,获得出钢钢液,在所述出钢过程中根据所述终点氧含量向所述转炉钢液中加入2~4kg/吨钢的小粒白灰;根据所述终点氧含量,向所述出钢钢液的渣面加入1.5~2.5kg/吨钢的第一缓释脱氧剂,获得含第一改质渣的钢液;将所述含第一改质渣的钢液进行脱碳处理,获得脱碳钢液;测定所述脱碳钢液的氧含量,根据所述脱碳钢液的氧含量向所述脱碳钢液的渣面加入0.5~1.3kg/吨钢的第二缓释脱氧剂,后钢包加盖,包盖内喷吹燃气和氧气燃烧加热渣面促进化渣。RH结束后精炼炉渣中FeO含量可稳定控制在3%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低碳钢精炼炉渣改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超低碳钢在RH真空精炼过程中,需要钢液中的氧去脱碳,因此,出钢过程中钢液不脱氧,钢液中的氧含量通常在300~800ppm。同时炉渣的氧化性较高,FeO含量在8~15%,在脱碳完成后钢液进行Al脱氧后,炉渣中的氧会持续向钢液传递,影响钢液的洁净度。
为了减少炉渣中的氧向钢液的传递,开发了传统的转炉炉后渣改质工艺,在出钢过程或出钢后向渣面加入缓释脱氧剂,减低炉渣氧化性。但在RH脱碳过程中,由于钢液的氧势高于炉渣的氧势,钢液在循环流动,造成钢液向炉渣传氧,炉渣氧化性又升高,脱氧后炉渣又会向钢液传氧。虽然一些企业在RH结束后向渣面再次加缓释脱氧剂,进行二次渣改质,但由于此时渣面温度低,二次加入的缓释脱氧剂化渣效果不好,渣面存在大量未熔化的缓释脱氧剂,造成炉渣成分不均,二次改质效果不佳。
本申请人之前的专利CN107858474B涉及一种超低碳钢炉渣氧化性及吸附性的控制方法,包括:转炉冶炼时采用挡渣出钢,控制出钢时间为4-6分钟,控制渣层厚度≤80mm;转炉出钢过程中加入白灰和萤石;转炉出钢过程中进行在线底吹氩,转炉出钢结束时关闭底吹;底吹关闭且渣面平静后向渣面加入第一高钙铝渣球;第一高钙铝渣球加料结束后进行钢包加盖,对钢包进行RH精炼;RH精炼过程中,在脱碳结束后取炉渣试样,分析炉渣成分及含量,测定钢液溶解氧含量;RH精炼结束后向渣面加入第二高钙铝渣球及白灰或铝矾土,进行钢包加盖。该方法虽可降低超低碳钢炉渣氧化性以及提高超低碳钢炉渣的吸附性,但在本申请人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化渣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因此,开发一种超低碳钢精炼炉渣改质的方法,降低超低碳钢炉渣氧化性,进一步提高二次化渣效果,成为冶金工作者研究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超低碳钢精炼炉渣改质的方法,能够稳定控制超低碳钢炉渣的氧化性,同时化渣的效果大大提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低碳钢精炼炉渣改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测定转炉钢液的终点氧含量;
将所述转炉钢液出钢,获得出钢钢液,在所述出钢过程中根据所述终点氧含量向所述转炉钢液中加入2~4kg/吨钢的小粒白灰;
根据所述终点氧含量,向所述出钢钢液的渣面加入1.5~2.5kg/吨钢的第一缓释脱氧剂,获得含第一改质渣的钢液;
将所述含第一改质渣的钢液进行脱碳处理,获得脱碳钢液;
测定所述脱碳钢液的氧含量,根据所述脱碳钢液的氧含量向所述脱碳钢液的渣面加入0.5~1.3kg/吨钢的第二缓释脱氧剂,后钢包加盖,获得改质超低碳钢精炼炉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释脱氧剂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为55%~65%;所述第二缓释脱氧剂中金属铝的质量分数为40%~50%。
进一步地,在所述转炉出钢过程中,出钢量在1/5~1/3时,根据所述终点氧含量吨钢加入2~4kg/吨钢的小粒白灰;所述小粒白灰的粒径小于5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09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