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7598.X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2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胜;詹孟嘉;徐明源;詹柏青;林士尧;翁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G02F1/155;G02F1/157;G02F1/1524;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琳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色 镜片 模块 | ||
一种电致变色镜片模块,其包括透光基板、不透光触控感测层以及电致变色元件。透光基板具有可视表面以及相对于可视表面的背面。不透光触控感测层与电致变色元件配置于背面。不透光触控感测层于背面的分布面积与电致变色元件于背面的分布面积不同。不透光触控感测层可以在可视表面提供触控功能。一种包括反射层以及电致变色元件的电致变色镜片模块亦被提出,且此电致变色镜片模块提供方向灯功能、盲点辅助功能以及行车记录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光学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致变色镜片模块。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车辆中,具有利用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材料制作的后视镜(rear-viewmirror)。现有的电致变色后视镜装置中,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在白天提供亮度较高的反射画面以观察后方车辆,并在晚上增加光吸收率来提供防炫光的功能,以避免后方车辆的车灯影响驾驶的视觉。
然而,为了操控上述的功能,现有的电致变色后视镜装置例如是设置开关以及调整按钮于后视镜装置的下缘,导致难以操控。另有电致变色后视镜装置将开关以及调整按钮设置于后视镜的镜面,导致驾驶在观察后方车辆时会被操作过程影响。因此,如何提供一个具有适当操控界面的电致变色后视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欲解决的问题之一。
同时,电致变色材料还可以制作为后照镜(wing mirror)(亦称为侧视镜),此后照镜可以配置于车辆外的两侧。然而,如何进一步增加此类后照镜的辅助功能,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欲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镜片模块。所述电致变色模块包括第一透光基板、不透光触控感测层以及电致变色元件。第一透光基板具有可视表面以及相对于可视表面的背面。不透光触控感测层与电致变色元件配置于背面。不透光触控感测层配置于背面的面积与电致变色元件配置于背面的面积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不透光触控感测层于背面的分布位置对应至可视表面的周围,且可视表面的剩余部分对应至电致变色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不透光触控感测层于背面的分布位置与电致变色元件于背面的分布位置至少部分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视表面的形状为矩形,包括顶边、底边以及二个侧边,其中顶边以及底边的长度较二个侧边的长度长,且不透光触控感测层于背面的分布位置对应至可视表面的位置邻近底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不透光触控感测层于背面的分布位置对应至可视表面的位置邻近二侧边的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不透光触控感测层于背面的分布位置对应至可视表面的位置邻近顶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不透光触控感测层于背面的分布位置邻近可视表面的多个侧边的其中之一。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视表面的形状为圆型、椭圆型或多边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视表面为全镜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致变色镜片模块还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围绕第一透光基板的周围的侧壁,侧壁具有与透光基版的可视表面齐平的前壳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视表面的表面形状包含平面、曲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不透光触控感测层包含不连续的可触控感测操作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致变色镜片模块还包括:第二透光基板以及反射基板,其中第一透光基板、第二透光基板、以及反射基板彼此重叠,第二透光基板配置于反射基板以及第一透光基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75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